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曹植在文学史上的接受及其形象的建构(3)

时间:2014-03-07 15:23 点击: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代指的是汉魏之际的半个世纪,此时社会剧烈震荡,充满深重苦难。在这几十年中涌现出大批出色的文人作家,如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而曹植便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当然,文学史不仅是由许多作家及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代指的是汉魏之际的半个世纪,此时社会剧烈震荡,充满深重苦难。在这几十年中涌现出大批出色的文人作家,如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而曹植便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位。当然,文学史不仅是由许多作家及其作品组成的,后人接受也是文学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文学的大背景和既设的情境中,接受者们处于被动接受、被感染的角色,但在接受过程中,不同的接受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审美需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他们往往通过“幻想”来满足不能实现的愿望,对文学意义进行新的挖掘和补充,通过“移情”与之产生共鸣,通过“认同”来获得审美的精神愉悦。文学接受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受者的性格、阅历和人生观等,整个过程也是由接受者的理解、评判和再创造组成的。也许当创造者创作文学作品时并无意表达出某种意思,传播者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赋予其意并进行文学传播,最后接受者在自己的接受上又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和意义。所以,曹植的作品在历代接受过程中不断被阐释,其意义内涵不断丰盈,而曹植自身的形象也在接受过程的起起落落中终于为后人所定型,成为一个才高八斗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文人。当然,我们及后人会继续对曹植与其作品进行解读,曹植与其作品的内涵还会不断伸衍。这正是文学史的无穷魅力所在。

  注释:

  [1]郭沫若:《历史人物·论曹植》,《郭沫若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王玫:《曹植及其作品的效果史研究》,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

  [3]张静:《从文学传播角度看曹氏兄弟地位差异形成的原因》,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版),2009年,第5期。

  [4][5][6]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7]曹植:《远游篇》,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2页。

  [8]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文心雕龙》卷十,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700页。

  [9]王通:《事君篇》,出自《文中子》卷三,《三曹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2页。

  [10]王通:《魏相篇》,出自《文中子》卷八,《三曹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2页。

  [11]葛立方:《韵语阳秋》卷第十,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63页。

  [12]刘克庄:《后村诗话》前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页。

  [13]李梦阳:《曹子建集》十卷本序,《三曹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27页。

  [14]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57页。

  [15]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87页。

  [16]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5页。

  [17]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3页。

  [18]徐祯卿:《谈艺录》,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70页。

  [19]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陈思王植条·序录,日本京都大学藏。

  [20]钟嵘:《诗品》卷上,《钟嵘诗品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页。

  [21]萧统编:《文选》,李善注,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22]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40页。

  [23]颜延之:《庭诰(节录)》,《太平御览》卷五百八十六,影印静嘉堂藏南宋刊本,上海书店影印商务印书馆《四库丛刊三编》本,上海书店,1986年版。

  [24]沈约:《宋书自序(节录)》,《宋书》卷一百,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461页。

  [25]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页。

  [26]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40页。

  [27]李商隐:《东阿王》,《玉谿生诗笺注》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29页。

  [28][29][30][31]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刘克庄:《后村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页。

  [33][34]徐祯卿:《谈艺录》,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35]许学夷:《诗源辨体》卷四,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

  [36]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37页。

  [37]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五,《三曹资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45页。

  [38]丁晏:《陈思王诗钞原序》,《曹集铨评》,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1957年版,第233页。

  [39]郭沫若:《历史人物·论曹植》,《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四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