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反映古代女人的地位
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后,男权文化逐渐树立了他的绝对权威和绝对中心,彻底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女性丧失了独立的性别意识,而成为依附于男性权威与男性意识的“第二性”,在社会话语场乃至整个社会文化中被挤压到边缘化的从属地位,并依据男权中心文化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评判来建构“自我缺失”的女性意识,这就相继出现了贬低女人地位的汉字。反映在《说文》中有:
“妻,妇与夫齐者也。”《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古时“妻”又写为“帑”。《说文》:“帑,金币所藏也。”由此可以说“妻”是在买卖婚姻制度风行的社会背景下,由藏金之处引申而来的。买卖婚姻,视女子为钱财,娶妻、纳妾,必以钱财易之。如有不时之需,又可将妻妾转卖他人,把钱换回来。历史上以妻换马,以妾葬母的例子不乏其数。
“妾,有罪女子给事者。”《礼记·内则》:“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由于女人地位的低下,女部字中有许多具有贬义色彩的字。如奸、妄、佞、妒、嫉、嫌、婪、妨、耍、妥等。
三、反映古代女人的美好
20世纪初,有人为了说明中国妇女长期以来受男性社会压迫这一事实,提出了一个说法:中国文字里,凡女旁的字大多都有歧视和侮辱女性的嫌疑,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纷纷响应。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中的确有不少带有女旁的字具有贬义语义,但是,女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美好,又给人们带来愉悦,于是也出现大量的赞美女性的字。
“好,美也。从女从子。”
“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秦晋谓好曰娥。”
“媚,说(悦)也。”
“妩,媚也。”
还有“娇”“如”“委”“媛”“娓”等表示女人的温顺。
从上面的汉字分析,可见《说文解字·女部》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