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试论关锦鹏影片对香港城市身份的建构(3)

时间:2014-04-09 14:49 点击:
与学者周蕾的焦虑不同,关锦鹏对香港的思考饱有着自己独特、敏锐而感性的部分。《念你如昔》中,他说那一阵子,缠绕过关于作为香港人的文化根源问题,但是每次经过繁华流丽的楼房街道,却又蛮骄傲于这个小地方。现

  与学者周蕾的焦虑不同,关锦鹏对香港的思考饱有着自己独特、敏锐而感性的部分。《念你如昔》中,他说“那一阵子,缠绕过关于作为香港人的文化根源问题,但是每次经过繁华流丽的楼房街道,却又蛮骄傲于这个小地方。现在能有这个不大不小的空间,去思考许多不关温饱的问题,总又觉得应该心平气和地去珍惜……身边好多朋友突然间都兴高采烈地在做很多事情,大家其实都希望赶在七月一号以前做出来,觉得再不做,往后的日子不知道会怎么样,连自己都在问,当然没有人会回答你。”

  关锦鹏并不刻意追问香港是怎样来的,好像母亲的白头发,“那不会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中间的时间是怎样过去,自己都不知道”他只是在他的香港故事中不断地追问着香港的城市身份,当下的、未来的香港。

  九七的到来,一直以来的身份困惑在“回归”这个语境下更加凸显出来。关于回归、与香港有关的内地的信息,作品中多有隐喻和呼应。《愈快乐愈堕落》的故事发生在1997年,月纹的意外是整部影片展开的动因,她去楼下碟片行的时候刚好是1997年2月,电视新闻里播放的是邓小平去世举国悼念;青马大桥作为回归最直观的意象在片中反复出现,片尾冯伟驾车和唐先生在晨色中驶上青马,唐先生问冯伟1984年9月16日在干什么,时间如此久远哪还记得——1984年9月,中英双方就解决香港问题达成协议,使香港回归成为现实,香港驶上回归的路途——《暗涌》音乐响起,路途漫长。

  《有时跳舞》中,关锦鹏以春树旁白的形式再次反思香港身份,“船只、岛屿、人,相互依赖而存在的三元素,构成牢不可破的三角形”,而英国殖民、中国母体和港岛自身,对于香港意识的形成,也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关系。船只是大英帝国的“船只”,殖民了这个原本属于政治中国的“岛屿”,而这岛上的“人”就是香港人。面对九七回归,“如此这般,人物流连在地球村,漂流进彼此陌生的领域,直至做别的瞬间,他们才赫然察觉一份从未在意的联系,正告瓦解” 。

  三、结 语

  除故事片外,拍摄于1997年的《念你如昔》,关锦鹏以纪录片方式,从身边体验出发,自己的去留、母亲的选择……思考着香港的城市身份。他反复拍摄自己的母亲:晨练、为妹妹照看小孩、染头发、吃饭、谈话……母亲的同一个动作,以不同影调、色调连续地反复重现。念“你”如昔,念的是香港,也是母亲。关锦鹏不着声色地将香港和母亲对应,对香港不舍的感情,对母亲的依恋与怜惜,这正是关锦鹏“香港意识”所发出的声音。他不是将自己比作香港,母亲比作中国母体,香港不是任由中国和英国国族叙事的“子”的香港,香港是关锦鹏从自我体验出发的“母”的身份。

  [参考文献]

  [1] 西西.我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谭昙.当代香港电影中的边缘人[J].当代电影,2002(02).

  [3] 阿巴斯.香港城市书写[A].张美君,朱耀伟,编.香港文学与文化研究[C].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2.

  [4] 赵稀方.小说香港[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5] 周蕾.写在家国之外[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庄君( 1981— ),女,辽宁大连人,电影学博士,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电影史、影视评论。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