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人物萧皇后出身名门,文化修养极高,智识过人。而褚人获小说《隋唐演义》中的萧皇后不问政事,只知道侍奉隋炀帝与其共同沉溺在骄奢淫逸生活之中,及隋炀帝亡后又失节再嫁。褚人获忽略了萧皇后的智识与修养,一味谴责其失节不忠,极力丑化之。与之相反,电视剧2012版高希希等导演的《隋唐英雄》不仅还原了历史人物萧皇后的优秀品质,特别突出其政治才能与女人特有的“小家子气——争风吃醋”,更具真实感。无疑,剧中萧皇后形象融入现代意识,体现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隋唐演义》;《隋唐英雄》;萧皇后 根据隋唐历史改编,由李翰韬总导演的12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隋唐英雄》[1]于2012年12月3日公开上映,赵文瑄、刘晓庆、张卫健等明星联袂主演。由刘晓庆饰演的萧皇后一改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丑化形象,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屏幕之上,令人耳目一新。这是位集历史与现代生活于一体的人物形象。 一、名门闺秀涵养深,母仪天下常思危: 历史上的萧皇后历史上的萧皇后事迹,散见于《隋书》《北史》,散见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根据这些有限史料的粗略记载,可大致认为历史人物萧后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身份尊贵 根据《隋书》卷三十六记载,萧后是南朝梁明帝萧岿之女,“炀帝萧皇后,梁明帝岿之女也。江南风俗,二月生子者不举。后以二月生,由是季父岌收而养之。未几,岌夫妻俱死,转养舅氏张轲家”[2]。曾为梁朝公主,身份高贵。但萧皇后自幼寄居于舅舅家。因舅贫,其常“躬亲劳苦”,深知生活艰辛,民生多艰。萧皇后具有旺夫之相,隋文帝许于晋王为妃,继而为太子妃,后至皇后,“炀帝为晋王时,高祖将为王选妃于梁,遍占诸女,诸女皆不吉。岿迎后于舅氏,令使者占之,曰:‘吉’。于是遂策为王妃”[2]。 (二)性格温顺 封建社会女子能否获得男人的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两点,一是闭月羞花貌,二是似水柔情的性情。萧皇后除了美貌,更兼性格和顺,温柔体贴,《隋书》卷三十六用“后性婉顺”一句写尽了萧皇后的性格内涵。 (三)文化修养极高 出身帝王之家的萧皇后博览群史,通文墨,能诗文,知天相,对此,《隋书》《北史》有一致的描述:“(萧皇后)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2]萧皇后曾作《述志赋》以自寄,可见萧皇后才气横溢。 (四)忧患意识较强 杨广是骄奢淫逸的皇帝,对萧皇后与周围女子不乏真情,但不是一个治国爱民的好皇帝。身为皇后的萧皇后虽对隋炀帝的荒唐行为颇感忧虑,但却无能为力。 二、无才有情伴君王,亵渎贞操屡失节: 《隋唐演义》中的萧皇后清人褚人获《隋唐演义》塑造的萧皇后形象,已与历史人物萧后大相径庭。在这部小说中,萧皇后已泯然众钗裙也。智识被俗气、艳情掩盖,感情麻木失去自我,贞操不保,是小说形象萧皇后的显著特点。 《隋唐演义》的“叙事中心是隋炀帝的所谓‘韵事’”[3],淡化了扑朔迷离而交横纵错的政治斗争。因而,《隋唐演义》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历史人物萧皇后的政治才识与作用,仅仅在杨广即位之初欲设鸿门宴杀杨素之时描写了一段萧皇后深谋远虑的一番颇具政治眼光的劝诫之语:“这个使不得!杨素乃先朝老臣,又有功于陛下,今日宣他赐宴,无故杀了,外官必然不服。况他又是个猛将,几个宫人如何禁得他过?一时弄破圈儿,他兵权在手,猖獗起来,社稷不可知矣。陛下就要除他,也须缓缓而图,今日如何使得。”[4]封建社会的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体现在相夫教子,对于皇后而言,就是统领三宫六院,帮助皇帝管理后宫,这也正是《隋唐演义》中萧皇后扮演的角色。在褚人获笔下,萧皇后依附于隋炀帝肘下,成为“一个陪伴皇帝寻欢作乐的高级‘帮闲’”[3]。
情感缺失是皇后的普遍感情特征,《隋唐演义》中的萧皇后也不例外。与宫廷剧中皇后与众妃子争风吃醋的套戏相比,萧皇后不再嫉妒皇帝身边的美女,而是与帝王一起欣赏与评判他们的美色与才华,一起享受荒淫生活。除了有一段与宣华夫人争风吃醋的描写,褚人获几乎忽略了萧皇后的性别特征,一个没有嫉妒、没有争宠之心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