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影片《一生何求》的诗化音乐(3)

时间:2014-04-09 15:55 点击:
安哲罗普洛斯在这里利用虚实电影语言作多重寓意。可以说,卡兰卓在处理安哲罗普洛斯这种虚与实并行的电影语言时亦用上了虚实交织的音乐。连续的颤音与泛音带出一种不太实在的抽象感,很有一种不能解释的味道(这也

  安哲罗普洛斯在这里利用虚实电影语言作多重寓意。可以说,卡兰卓在处理安哲罗普洛斯这种虚与实并行的电影语言时亦用上了虚实交织的音乐。连续的颤音与泛音带出一种不太实在的抽象感,很有一种不能解释的味道(这也是乐器中唯独小提琴可以做到的效果)。

  弦乐向来最能表达人物内在隐含的痛苦与悲哀,配合管乐如泣似诉的音色,主旋律借此踏实展开。经过卡兰卓配合不同画面、利用不同曲式与配器的编排,主旋律在不同“加工”下再现。优美中带哀怨,孤独中带愉悦。BytheSea、EternityTheme与DepartandEternityTheme等都是明显的例子。主旋律在不同的变奏下,熟悉的乐曲就在协调与对立、分开与结合、扩大与缩小的形式下呈现,有规律地变换转移,为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四、视觉上的音乐

  尤其喜欢电影中阿历山大与小孩在巴士上的一幕,电影在此已接近尾声。此幕集现实与超现实的影像于一体,不同的人在巴士上上下下,大有生命之旅那种充满偶然性的意味,画面更是充满诗意。

  无论是下车的老年人、手执红旗的革命青年、上车后争吵的一双恋人,甚至在车厢里奏起音乐的三位青年人与超越时空而来的诗人……看在阿历山大与孩子眼里,都变得有趣起来,观众看着二人饶有趣味的容貌,也暂且放下沉重,吐一口气。

  卡兰卓在这幕中配上三段音乐,配合视觉相当精彩。Bus-part1以手风琴(accordion)独奏,就有一种凄清味,很能配合画面中空荡荡的车厢。Bus-part2则改以曼陀林(Mandolin)演奏,孤独凄冷。TrioandEternityTheme是本片的主旋律,画面但见三位年轻人在车厢演奏此曲,声与影在这儿来了一次漂亮的交会,作为视觉的音乐或听觉的画面,说来就是很美。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还有不少美丽小诗(诗歌),或出自孩子口中,或出自阿历山大妻子的信件字句,同样有着强烈的音乐之美,意境浪漫,只是电影原声大碟未有收入,诚是可惜。

  [参考文献]

  [1]朱中恺.电影音乐地图[M].台北:商智文化事业公司,1998.

  [2]李焯桃,舒明,编.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M].香港:香港艺术发展局,2003.

  [3]黄爱玲.戏缘[M].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2000.

  [4]叶月瑜.歌声魅影——歌曲叙事与中文电影[M].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0.

  [5]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刘博(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