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熊猫阿波的三种人格之斗争:英雄的涅槃 对于熊猫阿波而言,仅仅只有梦想和天性是不足的,成为英雄,需要熊猫阿波和自己内心的人格进行斗争。奥地利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所有的人都具有本我、自我、超我的三种人格。而熊猫阿波其实也具有这样的三种人格。首先,熊猫阿波有成为英雄的欲望,梦境颠倒,让熊猫阿波成为一个横扫中原的大侠客,此为欲念,也是本我。其次,熊猫阿波被选为神龙大侠,有了现实社会的一个身份,这个身份是他所有的自我。再者,熊猫阿波要成为一个武功盖世,而且超越自己的欲念,超越自己所处的境地的神龙大侠,这是超我。 从整个过程中,熊猫阿波的人格一直都是处在于重构的过程之中。对于熊猫阿波而言,过去的过去,他只是平凡的面铺老板,鸭子先生的养子,样貌奇怪,贪吃而不受人欢迎。而他内心有成为英雄的幻想和欲望,这是他灵魂中的第二角色,也是第二个人格。这本来就是互相背离的,不能够具有共同点的两种人格,这注定有着大侠欲念的熊猫阿波其必然是痛苦的,求之不得的痛苦,这就是人之常情。 但是熊猫阿波成为神龙大侠,这种巧合中的巧合,让他走到了人格的十字路口。熊猫阿波可以选择继续平庸,做一个挂着神龙大侠名衔的平凡人,依旧走着自己的老路。但是熊猫阿波却没有这样的机会,除了客观因素,比如师父的教导和乌龟大师的启发等,还有他自己内心的本我、自我以及超我找到了一个集合点,那就是快乐、开心,只有自己做回自己,让自己快乐开心,舒心愉快,才能够真正成为一名惩恶除奸的侠客。因为神龙大侠维护和平谷的安宁,并不是称王称霸,而是晓之以理,真正以大侠的哲学去启发众人的不战而胜。最终熊猫阿波找到了这样的一个共同点,并且站在那上面,成为山谷村庄的保护者。 熊猫阿波最终舍弃逃走的念头,果断回去帮助师父和师兄师姐一起抵御雪豹大龙。雪豹大龙曾经是乌龟大师的弟子,但是由于生性残忍,心术不正,学武之时,贪求一击毙命,却不思容人之美。所以乌龟大师果断察觉,在雪豹大龙将要准备对和平谷施加恶行之时,被乌龟大师以传说的秘技击败,并且封印住了,关在地牢中。雪豹大龙在地牢中,一边愤恨乌龟大师不愿意将神龙大侠代代相传的武功心法传给自己,一边也愤恨乌龟大师亲手封印了自己,使他成为无尽的囚徒。复仇的雪豹大龙最终来到了和平谷,而师父与盖世五侠与他互相抵抗。但是雪豹大龙武艺上乘,盖世五侠和小熊猫师父都不可能击败这位武术精湛的复仇者,结果侠客们都负伤倒地。 这个时候熊猫阿波出现了,他最终对残忍的雪豹大龙使出无字天书的秘技,雪豹大龙被打败了,彻底失去了作恶的能力。熊猫阿波没有杀死雪豹,但是告诉了雪豹无字天书的秘密,并且雪豹大龙得知当年收养并且传授自己一身好武艺的乌龟大师也已经仙逝,一边很感激熊猫阿波的不杀之恩,另一方面更是对自己被仇恨和狭隘蒙蔽了双眼,感到非常羞愧,内心对于已经仙逝的乌龟大师,更是充满着愧疚,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无法成为真正的武术家,因为他迷失了自己,过分在意着战胜世人。 [参考文献] [1]高瞻,王现忠.对电影《功夫熊猫》东方外衣西方内核的符号学解读[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02). [2]张世蓉,杨帆.从电影《功夫熊猫》看文化全球化中的文化转换现象[J].绥化学院学报,2010(06). [3]张厚振.从《功夫熊猫》中两个美国梦的实现透析美国文化本质[J].电影文学,2010(04). [作者简介]陈波(197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江西师范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民间文学和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