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本的封建秩序 明治维新后,日本从闭关锁国的梦境中醒来,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了孤立无援的危险关头。为了躲避欧美的侵略,不得不开始现代化的革命。在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后,出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于此同时,西欧的近代文化也相继传到日本,以教会为中心的思想和新的恋爱思想等也开始发展起来。但是,这些开放的表现都是表面的现象,真正想要实现的开放的社会秩序,或者说是心理秩序并没有形成。在当时,官僚机构中德很多官员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事,所以有自己的思想并喜欢自由行动的人会遭到排挤。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追求自由和个性的人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舞姬》的主人公太田丰太郎就是对抗这种封建秩序的牺牲品,最后被免去了职位。 原本是美好的爱情故事,可却在封建秩序的矛盾关系中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3、主人公太田丰太郎自身的矛盾 一方面,太田丰太郎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严守父亲的遗言和母亲的教诲,这种封建的价值观在他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他去德国留学之后,呼吸着自由的空气,接受着心思想的洗礼后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3.1思想的矛盾 太田丰太郎在德国留学期间,接触到了新的思想,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开始反抗上级领导的指令以自己的意愿行事。在态度上则表现为拒绝变成像母亲和长官们所期待的那样成为如同机器一样的人。在和贫贱的舞娘爱丽丝之间的恋爱被看作是他迈向自由开放的一步。如果当时的太田丰太郎放弃功名,能在德国和爱丽丝一起生活下去,故事的结局就不会是作品中描写的那样了。但是,由于恢复名誉和成为政治家的想法深深的隐藏在太田丰太郎的思想中,所以他最终没能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在朋友的帮助下背叛了爱丽丝,返回了日本。具有半封建半开放矛盾思想的太田丰太郎是《舞姬》中矛盾性的一个表现。 3.2性格的矛盾 太田丰太郎年幼丧父,是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他长大,在母亲坚强性格的影响下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青年。当船驶离横滨港时,太田丰太郎认为自己是豪杰,但抑制不住的眼泪还是沾湿了手帕。“难道这才是自己的本性”他迷惑着。“长官本有意把我塑造成可随意呼唤的机械,对于具独立思想,而且样子也不与他们相同的男子,又怎么会高兴呢?这会危害到我当时的地位,但单凭这点倒也不足以构成威胁;只是平常在柏林的留学生中,有某派势力、某一群人与我关系并不友善,他们对我猜疑,最后还诽谤我。”事实上主人公太田丰太郎并不喜欢长官交给他的工作,明明自己喜欢历史却不得不服从长官的命令学了法律。从这点来看,他在性格上是矛盾的,既有屈服于权势的封建性,又有追求自由的开放性。 小说《舞姬》故事情节的展开正是由于内部的多种矛盾关系。西欧的开放思想与日本国内封建秩序之间的矛盾对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主人公自身的思想与性格中的矛盾关系是小说最终结局形成的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