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试论《国史补》对纯粹笔记小说模式的确立

时间:2014-04-17 15:14 点击:
摘要:唐李肇撰《国史补》又名《唐国史补》,强调笔记小说应以记叙典章制度、历史轶闻为主,兼采风俗民情,而摒弃神怪猥亵等成分,所确立的纯粹笔记小说模式,提升了笔记小说的文学性和史料价值,为后世所普遍接受。 关键词:李肇《国史补》纯粹笔记小说 《

  摘要:唐李肇撰《国史补》又名《唐国史补》,强调笔记小说应以记叙典章制度、历史轶闻为主,兼采风俗民情,而摒弃神怪猥亵等成分,所确立的纯粹笔记小说模式,提升了笔记小说的文学性和史料价值,为后世所普遍接受。

  关键词:李肇《国史补》纯粹笔记小说

  《国史补》,唐李肇撰,又名《唐国史补》。周勋初先生《唐代笔记小说叙录》认为《国史补》“排除了鬼神梦幻的成分,也不载男女猥亵之事,这就与志怪的传统划清了界线,确立了纯粹的笔记小说的宗旨”。①34这种“纯粹的模式”强调笔记小说应以记叙典章制度、历史轶闻为主,兼采风俗民情,而摒弃神怪猥亵等成分。

  一

  关于《国史补》的创作意图,李肇已在其《国史补序》中申明:“昔刘餗集小说,涉南北朝至开元,著为《传记》(笔者按:即《隋唐嘉话》)。予自开元至长庆撰《国史补》,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续《传记》而有不为。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悉去之;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①34可见李肇撰此书意在接续刘餗所撰《隋唐嘉话》,以裨补史缺。其创作意图实现的过程,实际也就是笔记小说纯粹模式确立的过程。

  首先,《国史补》注重典章制度、历史轶闻的记叙,并兼采风俗民情,内容极为丰富,多可资史学家参考。李肇明确说《国史补》是对刘餗《隋唐嘉话》的接续,李肇学习《隋唐嘉话》主要就是在“纪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方面,且较刘餗更进一步,更注重内容本身的史料价值,典章制度、官场轶闻、朝野轶事数量较多,其中卷中“崔昭行贿事”条记载裴佶所见其姑父前倨后恭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唐代官场贿赂公行的风气;“安禄山心动”条从独特的角度展现安禄山的心怀不轨,足可与正史互补。下卷中还较集中地介绍了当时的文学风尚、社会民情,如“叙时文所尚”条对元和体及韩愈、张籍等人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文坛风尚;“愈大娘航船”、“师子国海舶”等条提供了研究当时民生、贸易等方面的珍贵史料,且很多是正史所不收的市井民俗风貌。

  其次,《国史补》在承袭《隋唐嘉话》裨补史缺的同时,更摒弃神怪猥亵之事,与传统志怪划清界限。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尤为盛行,称道灵异、宣扬因果的内容成为主流,而唐代虽仍然盛行志怪,但作品数量逐渐减少,且显现出向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概念发展的倾向,后经发展出现唐传奇,也就偏离了笔记小说的范畴。这也就是李肇在《国史补序》中所说的“有不为”,《隋唐嘉话》中多有表现因果报应、神怪荒诞之语,如卷下载洛阳画工解奉先因食言而投胎为牛之事,与南朝一些宣扬因果的作品颇为类似,仍可见其驳杂之处。而李肇则是“言报应,叙鬼神,征梦卜,近帷箔,悉去之”,《国史补》中极少神鬼怪异之说,更不载男女猥亵之事,虽是笔记小说,所记内容较为自由、生动,但与正史一样摒弃荒诞不经或有害风化的成分。

  当然,《国史补》对史实的记叙并非完全征实,一些记载多有偏颇,难以符合裨补史缺的要求。如《四库全书总目》云:“所载如谓王维取李嘉佑水田白鹭之联,今李集无之;又记霓裳羽衣曲一条,沈括亦辨其妄;又谓李德裕清直无党,谓陆贽诬于公异,皆为曲笔。”②《国史补》中确实存在上述问题,确是因为李肇对史料考辨不详,造成误载,但出现这种问题其实并不妨害李肇创作意图的实现。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