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德里罗小说中死亡叙事的原因,指出德里罗的人生经历、生死观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小说创作尤其是小说中死亡叙事的影响。德里罗的小说以死亡主题著称,又在死亡叙事中揭露生的状况,对其小说中死亡叙事动因的探究,为进一步了解德里罗小说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德里罗;死亡叙事;美国后现代社会 唐·德里罗(DonDeLillo,1936-)是当代美国文坛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曾被菲利·普罗斯称为“代表了美国文学的最高水平”。同时,因为其作品一直毫不避讳的涉及美国政治和历史的另一面,主题多次涉及创伤和死亡等,被美国评论者称为是“民族的败类”。他的作品内容涉及到当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冷静的挖掘现实,暴露时代的伤口。阅读德里罗创作的小说可以看出,他的作品中很多情节都能在他个人的人生经历中找到“原型”。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自然或有意识的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思考渗透到作品当中,德里罗也不例外。也正是如此,德里罗小说中的死亡叙事更引发读者的关注。 一、唐·德里罗的人生经历 就德里罗来说,来自童年时代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德里罗的移民身份。1936年,德里罗出生在纽约布朗克斯——一个意裔聚居区。从孩童开始的移民身份伴随德里罗成长和创作,这样的身份一方面给德里罗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使得他在纽约这样的大都会里依然能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去窥视美国的一切,另一方面他又是身处美国的孤独的移民者,这个城市给了他安身之所,但处处又有让他抗拒的地方。德里罗通过作品中对于死亡的关注来警醒人们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固然能提供便利的物质生活,但是危险已经无处不在,家园的安全感已丧失殆尽。二,德里罗的天主教背景。德里罗的家庭是信仰天主教的,这让德里罗从小就耳濡目染了天主教的种种。在德里罗之后的创作中,不乏受天主教影响和吸引的主人公,而且天主教启发了德里罗对于宗教信仰的思考。在德里罗的小说中,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抽象体系信念,激发出人的极端行为,死亡成为了体系的一部分,大量可见的非常态死亡,对那些被某种信念所指使而活动的极端的主人公们的挖掘,也是德里罗自己对于宗教及其他神秘抽象体系的一种探究。这些都是和他童年时期的宗教背景密切相关的。 大学毕业后德里罗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工作五年后德里罗辞去工作并于1979年移居希腊,在此阶段,德里罗完成了自己颇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名字》。这是一部充满了暗杀行为的杀手小说,且死者均为美国人。德里罗在此部小说中开始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味,他关注历史、政治和社会,关注在宏大背景中人的命运,所以借着《名字》这部小说,德里罗刻画了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并用死亡事件将这种冲突赤裸裸的呈现出来,在政治小说层面的背后不乏精神分析的影射,这也是德里罗小说的独特之处。之后的《天秤星座》、《毛二世》等小说也是如此。 二、唐·德里罗的生死观 在德里罗的青少年时期,他开始阅读书籍,《吸血鬼》、《斯塔兹·朗尼根》三部曲这些小说带领德里罗走入小说的世界。之后的德里罗开始阅读福克纳和乔伊斯,后来的海明威,艾略特等作家都对德里罗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较这些作家来说,现代艺术的其他形式对德里罗小说的创作影响则更为深远。德里罗身处纽约这个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繁荣发展的大都会中,现代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爵士乐和先锋电影让德里罗看到了展现世界的各种方式。德里罗自己也说:“比起作家们,欧洲电影、爵士乐和抽象表现主义对我影响更大。”德里罗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文字的跳跃性、重复循环、内心独白等手法可谓是对新浪潮电影拍摄手法的完美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