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谈《西游记》的“严肃精神”与“滑稽笔法”(2)

时间:2014-05-06 15:21 点击:
修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自心不断斗争的过程。鲁迅先生对《西游记》的主旨持游戏说,但他同时认为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制《五杂俎》之《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

  修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与自心不断斗争的过程。鲁迅先生对《西游记》的主旨持“游戏说”,但他同时认为“假欲勉求大旨,则谢肇制《五杂俎》之‘《西游记》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服,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数语,已足尽之。”6这一从“放心”到“归心”的修炼过程,便是不断将那上天入地之“散心”收摄,即与各种魔怪斗争的过程。这里既有对现实社会理学规范的突破,又有心性层面对不屈服于神魔的放纵之心的驯服,二者都需要极强烈的个性,这种个性如何表现?这一修心过程如何凸显?显然,金刚怒目式的严肃是一种方式,但是,诙谐的、幽默的方式却更能引人深思,既然要突破理学条条框框的限制,那么,干脆来个嬉笑怒骂,严肃的思考和主体可以延续,但却可以用一种更轻松自由的方式来表达,在讽刺世事的同时引人思考,在欢笑的同时让人看到自由的本质——拥有一颗能够自主的心。

  三、积极轻松乐观的修心状态暗示

  《西游记》之所以用充满谐趣的手法来写庄严的主题,另一原因是这种诙谐的方式是一种乐观积极态度的表征,而这正是修身过程中人应该有的精神状态。原本经历八十一难的整个过程应是充满艰苦的,然而我们读来却无一不轻松快活,无论是猪八戒的呆头呆脑,孙悟空的伶俐调笑,还是小妖们的叉叉丫丫,谐趣横生,充满喜剧色彩。孙悟空永远都那么有活力,永远都充满自信,碰到任何妖怪似乎都不在话下,在他身上,我们丝毫看不到失望和沮丧,他把每一次遇到妖怪的斗智斗勇,称作是“耍耍”,把下油锅当作洗澡,边下油锅还可以边与猪八戒开玩笑,面对任何困境似乎都可以举重若轻,无往而不胜,就像林庚先生说的“孙悟空诙谐俏皮的游戏态度与随机应变的聪明天性,使他似乎对一切都满不在乎,总是可以化险为夷,绝处逢生,将一切严重的考验应付得轻松自如,哪怕是遇到最绝望的困境,他也总能灵机一动,想出解决的办法,仍然保持着胜利者的自信而轻松的态度”7,“他的传奇性的生涯中充满了即兴式的浪漫行径与喜剧性的乐观精神”。8在他身上有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而悲观绝缘,从他最开始只身一人乘着竹筏去冒险到后来八十一难的应付无不体现出它面对困难的幽默感。如讲到偷吃人参果、推到人参树一节,镇元大仙不放过他,一定要他医活仙树,他本来并没有任何把握,可是依旧轻松地承担下来,并且还嘲笑镇元大仙“小家子气”,仿佛医活仙树根本不在话下:“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活树,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少了一场争竞?”9然后才一个人出来求访各路仙人。还有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的过程,他被太上老君的八卦炉被煅烧了足足七七四十九天,想来这应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然而小说借此表达的却是孙悟空战胜苦难的昂扬乐观精神。具体而言,小说没有描写孙悟空在这个过程中的感觉如何,而只用一句“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10轻松带过,放佛那只是一瞬间就过去的事情,而孙悟空也只不过是被烟熏着了眼睛,反而还炼的个“火眼金睛”的本事,待到老君开炉,“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呼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风幌一幌,碗来粗细,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11,到最后众天神又不得不到灵山请如来佛祖,本来是孙悟空受难,到后来反而让人觉得他的威风,苦难不仅没有打败他,反而增强了他的力量,一次次的苦难都成了让他更加强大阶梯。他总是激情洋溢、满怀希望地去解决修行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修行虽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然而落实到生活中,他却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所谓的真理,到最后仅仅都是常识,而孙悟空身上的喜剧风格正是修行过程中需要的状态,“修心”并不是板起面孔才可以的,它要经历生活的种种,而乐观才是面对生活应该有的态度,只要自己的“心定”了,那么生活便可以随缘而采取各种灵活的方法。严肃或者说紧张事实上是一种拘限,说明你将注意力集中在了一些事情而对此外的其他事情缺乏关注,放松才能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才能看到生活的全部,而《西游记》取经故事的讲述无疑向我们清楚地展示了这一点。

  总之,作为一部宗教题材小说,能够以谐谑幽默的方式表达严肃的修身话题,这既是特定时代的要求也受成书方式的影响,然而更主要的是受修身本身规律的制约,修身并不是让人板起面孔,而是一种自在自如的生活方式,既能轻松,又能在危机出现时迅速作出判断,并且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这是一种能力、一种修炼。此外,这种对一切总是满怀信心、无所畏惧的心也是每一个修身之人都应该具备的,严肃的东西并不在别处,而就在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修行也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故作高深,而就在简单轻松的生活里,就在对生命原初状态的向往中,像孩子一样,乐观、开心而又不知疲倦地面对一切生活路上的磨难。

  注释: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9.

  2舒伟.从托尔金的童话文学观看《西游记》的童话性[J].重庆社会科学,2007(2).

  3费振钟.堕落时代(之六)[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30.

  4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82.

  5梅新林,崔小敬.20世纪《西游记》研究(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440.

  6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5.

  7林庚.西游记漫话[M].北京出版社,2004:122.

  8林庚.西游记漫话[M].北京出版社,2004:122.

  9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328.

  10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78.

  11吴承恩.西游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78.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