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设计师的心理浅析

时间:2014-05-20 16:25 点击:
摘要设计的主体是设计师,设计师的设计心理对设计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设计师的生存现状来剖析当代设计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设计的影响。通过分析了解目前中国设计师的心理状态,并且为存在的问题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和发展的方向,促

  摘要设计的主体是设计师,设计师的设计心理对设计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设计师的生存现状来剖析当代设计师的心理特点,及其对设计的影响。通过分析了解目前中国设计师的心理状态,并且为存在的问题找到可能的解决方法和发展的方向,促进设计师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设计,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市场信息,了解消费动态。

  关键词设计师现状设计心理需要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

  在商业气息日益浓郁的今天,工业设计拉动了商品的更新换代,刺激了消费者的感觉,以至在心理方面产生了对新、对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设计心理学的探究也不断深入。设计作品是设计师“所面向的人群的思想和情感”的再现,设计师是以挖掘“被设计对象的思想和感情”来取得成功。因此,设计师的设计心理对设计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1设计师生存现状

  中国正在创建创新型国家,设计基地、设计城、设计产业园区等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中国的创意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此等纷繁的热闹下,作为创意产业的主力军、设计师的状况到底如何呢?调查显示,2007年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设计师月平均工资,2000元以下占三成,2000-4000元的将近六成等。可见设计师的薪资水平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设计师的职业内涵已经被放大延伸,从产品构思到市场调研、运作企划、建模、材料及加工工艺、信息反馈等整个设计过程,让设计师们必需具备更多更全面的专业技能。

  物质收入与劳动强度不匹配、设计师技能全面化、设计创新约束方面多等,这些是中国设计行业中的普遍现象。这些现象的根源有很多:社会大众缺少审美教育,我们的教育只重视数理化而忽略了审美教育。社会普遍审美能力不高,没有设计意识,设计师地位偏低;设计师的准入门槛太低。目前,我们的设计师还没有一个准入标准。在德国,设计师都有很严格的考核。在整个社会的员工(设计师)饱和的情况下,劳动价值剩余,劳动者的个人价值自然下调,这也不足为怪。

  2设计师生存现状对其心理的影响

  2.1双重压力:理想与现实

  设计创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周期性、风险性。企业的目的是赚钱,多数公司避免在原创设计这方面投入太多开发成本。同时,老板也担心原创作品销售状况不好,所以宁愿让设计师去做模仿受欢迎的样板,也不愿意冒险做原创。价值的回报则不仅仅体现为物质方面的收益,更体现在精神上的某种满足。而缺乏积极自我感的中国设计师难以实现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2双重角色:设计者与消费者

  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却能受到追捧与认可。其实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有实力的设计师他自身的艺术修养及艺术眼光要高于普通客户与业主,而有些设计师一味想要做得最好而没去顾及客户的欣赏能力与鉴赏力。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会设定消费群体,从而产生“投射”心理,即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和愿望,设计者又变成了消费者。

  2.3双重现象:开放与封闭

  为了满足国内建设大发展的情形、再加上高校改革,国内许多大专院校无论有无师资都会开设市场较为热门专业,并且盲目的扩大招生。设计领域的从业人员就急剧的膨胀起来。优良的院校环境促使他们普遍同实践脱节,不能最大限度的服务当前的建设浪潮。优越而理想化的研究状态使他们不愿参与,这将会导致他们缺失了实现自己创意的技能和手段,先进的思想也多数难以付诸实践。

  3设计师心理对设计结果的影响

  3.1设计结果与设计者的设计心态与修养程度是分不开的

  首先,设计师做事要细致严谨,有社会责任感。设计不是一个人的设计,设计师的设计具有社会性。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严谨细致工作作风的人是不适合做设计师工作的。其次,设计师必须有平和及为客户和大众服务的心态。设计师设计作品或产品的过程是一个从对客观事物的直觉印象开始,逐渐演变成由理性把控的精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必须把握好用户的心理,而不是仅仅为表现设计师的个性和情感。

  3.2情绪在设计过程中的影响

  就创造性而言,设计者处于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是有益的。因此,在头脑风暴的初级阶段,常常由讲笑话或玩游戏来热身。好的头脑风暴成果,以及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考需要正面情感所引发的轻松状态。

  一旦完成创造阶段,孕育出来的思想就要转化为实际产品。这时,设计人员必须把相当多的注意放在细节上,在这里聚焦是必要的。这样做的一种方法是,限定一个只比感觉充裕稍短的期限,这是负面情感引起的注意力聚焦需要的时间。

  3.3心理压力在设计过程中的影响

  心理压力是个体面对不能处理而又破坏其生活和谐的刺激事件所表现的行为模式。心理压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体对刺激事件的评估,刺激事件对个体的威胁越大,带给个体的心理压力也就越大。心理压力对设计师而言并非总是负面效应,当心理压力在主体承受力的一定范围内时,它能促使主体集中注意,克服困难,是推动前进的助力

  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必须不断地构筑和完善这些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它是对其作品做主观处理的依据。构筑设计师的良好心理,一是要建立宽松的外部环境即社会支持;二是按照科学的设计流程工作,并运用适当的创意激发方法激发灵感,缓解设计师压力;三是设计师个人而言,应有意识地自我调节心理状况,疏导消极心理。

  参考文献

  [1]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王炜丽.设计师心理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2007(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