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论元散曲的叙事艺术(2)

时间:2014-05-21 17:18 点击:
(四)代女子言 在代言体散曲中,这种是最常见的。整理归纳总结,我们发现,代人言中最多的是代女性形象,抒发她们的愁思、相思、哀思。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就是如此。本曲主要写饯行,重点在于描述离别时

  (四)代女子言

  在代言体散曲中,这种是最常见的。整理归纳总结,我们发现,代人言中最多的是代女性形象,抒发她们的愁思、相思、哀思。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就是如此。本曲主要写饯行,重点在于描述离别时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神态、语言等,通过这样的表达方式刻画的“离别形象”更为生动和逼真。女主人公与心上人离别时“点点是离人泪”,眼前人和“我”要分开,内心纵有万般不舍却也只能道一声珍重,把内心的希望寄托在“前程万里”之中。但一句“前程万里”体现了女主人公的风格,她对生活的信心,所以说,这种代言体,读来别有一番风味。马致远的【双调】《寿阳曲》这首小令于动静结合中写出了女子想念恋人,寄写书信而又纠结不得的生活情景。一个凄凉寂寞的晚上,晚风吹动房檐的铃铛,惊醒了“我”,“我”疑似恋人归来,抬头望却发现这只是风。“我”把银灯挑亮,想把心事寄写,可一口长叹却将灯吹灭,让“我”欲写不得。我们体味女主人公的这声“长叹”,它夹杂着多少无奈和愁苦。这首小令通过情节的营造和形象的逼真描写,使叙事达到了完美效果,读来让人觉得真实真切。

  二、代物言

  代物言散曲,李昌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说是“散曲中尚有一类前代韵文体(乃至一切文学体裁)从未出现过的代言体”。①222这种代言体也自有一种愤世嫉俗之感,最具代表性的是曾瑞的《羊诉冤》、刘时忠的《代马诉冤》和睢玄明即睢景臣的《咏鼓》等。

  (一)睢玄明的《咏鼓》是一个鼓的自述,是鼓对自己命运的阐释

  我是一个鼓,我仗着什么过活呢?凭着人们敲打成歌,供人欢娱而活。“我”的经济状况怎么样呢?“开山时挂些纸钱,庆棚时得些赏贺,争构阑把我来妆标垛”,别人的心情与赏赐是“我”救命的稻草。人们咚咚打得“我”难存济,紧紧地棚扒得“我”无可奈何。谁让“我”是个鼓,谁让“我”活着就得受人敲打?鼓的声声诉说,也让我们有了切身体会,但它的命运就是这样,唯有任人敲打才能生存。这个鼓的诉说,表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状况,作者由鼓及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二)刘时中的《代马诉冤》

  分析这首散曲,我们同样发现这匹马其实是作者本身,作者要通过马来“诉冤”。这声声“诉冤”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缘由的,是由日常琐事及一些不平事引发的。用“物”来代替“人”的情感抒发方式,灵活方便,感触真切。“世无伯乐怨他谁!”世无伯乐,内心自然惆怅,空怀一腔报国热血之心,但才华无处施展,内心压抑。“(雁儿落)谁知我汗马血功,谁想我垂疆义。谁怜我千里才?谁识我千钧力?”这些马,这些人,纵使有千千万万的卓越功劳、丰功伟绩,又有谁记得呢?可这是一匹好马,也是一个好人,因为在最后关头还依然关心着事态发展和国家前途。所以说这匹马是作者形象的化身,控诉了怀才不遇,抒发了壮志难酬。

  综上所述,笔者从代人言和代物言两个方面论述了元散曲的叙事语体艺术。然而元散曲的叙事艺术多得不可捉摸,通过深入研究与探讨,我们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注释

  ①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参考文献

  [1]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

  [2]张燕瑾.散曲精粹解读[M].北京:中华书局,2005.

  [3]梁扬,杨东甫.中国散曲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7.

  [4]王毅.妙趣横生的代言艺术[J].中国文学研究,1992(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