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文学回忆录》的“主体性”特色对文学史编撰的启发

时间:2014-06-17 14:59 点击:
【摘 要】不同文学史观的指导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文学史叙述,为文学世界的解读提供不同的视角。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其中主体性的要求也一直是讨论的重点。随着学术大众化的实践增多,越来越多的民间读物为学界开启新角度。木心作为一名学养深厚的艺

  【摘 要】不同文学史观的指导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文学史叙述,为文学世界的解读提供不同的视角。“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息,其中“主体性”的要求也一直是讨论的重点。随着学术大众化的实践增多,越来越多的民间读物为学界开启新角度。木心作为一名学养深厚的艺术家,他所讲述的《文学回忆录》体现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史观,也处处显示着主体性的特色。本文简要梳理了重写文学史写作呼声中对“主体性”的强调,在肯定《文学回忆录》学术价值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它在世界性眼光下的平等评论姿态与主体性特征,从创作者、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分析了《文学回忆录》的主体性特征。

  【关键词】重新文学史;主体性;平等姿态;创作主体

  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他的画作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20世纪的中国画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该馆收藏的画家。他一生钟情文学,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著作。八十年代末,木心在纽约给当时一群爱好文艺的年轻人讲授“世界文学史”,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学家、雕刻家等等,经历了五年之久。木心曾认真地准备讲义,并打算整理出版,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陈丹青将自己的听课笔记整理成书,尽可能忠实地还原了木心授课的内容。文学史的叙述有多种不同可能,学术型、教材型文学史之外,更加具有大众视角的文学史同样值得正统文学史参考和利用。

  一、“重写文学史”呼声下的“主体性”要求

  现代文学起始,中国的文学史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文学史观和编写范式。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史编撰经历了不同史观指导,文学史著作也多达成百上千部。自1988年《上海文学》提出“重写文学史”的概念,这场文学史书写的讨论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息。王兆鹏, 孙凯云的《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 i梳理了这一过程。“批评家的主体性”在讨论的初始期(1988-1990)便成为争鸣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深化与尝试期(1991-1995),有学者将批评者与文学史写作联系在一起,如韩经太认为“讨论历史就是实现自我”;在实践与反思期(1996至今),作为“重写文学史”范本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也体现出了更强的“主观性”。

  洪亮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 ii中,由没有学术背景的《齐人物论》引发,在学术界“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憧憬——“除了‘教材型’与‘学术型’文学史以外,是否还可以有更加个性化的、其他类型的文学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了刘春杰的《私想鲁迅》iii,引起了众多鲁迅研究专家学者的思考。相比于众多靠吃“鲁迅饭”的专家学者,刘春杰出于情感的亲近而生发出的对于鲁迅的认知更能让普通大众接受。这种“主观”的态度和对写作者主体性的强调,虽然不被精英文化的学术空间普遍认可,更不会被模仿,但是仍能给“重写文学史”一些启发。

  相比于刘春杰这样的草根艺术家所作的《私想鲁迅》,由木心这样真正的艺术家讲述的《文学回忆录》则在平民读物和学术史著之间呈现出某种平衡与超越的态势。《文学回忆录》是木心于1989年至1994年在纽约为陈丹青等一批年轻艺术家讲述的世界文学史,其中旁征博引、金句纷披。尽管课堂的氛围很像沙龙,但这本书仍有学术的基础和意义。首先,木心讲述的资料和体例,依据郑振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大纲》,这本就是一本学理性较强的学术专著。郑振铎在《文学大纲》的“叙言”中说:“所以我们研究文学,我们欣赏文学,不应该有古今中外之观念……我们应该只问这是不是最好的,这是不是我们所最被感动的,是不是我们所最喜悦的。” iv木心受到郑振铎的影响,与其说是在体例的顺序上,不如说是在这种包容的、情感的、个人的批评观和文学观。第二,从目录来看,整部书有完整清晰的脉络,由希腊罗马神话这样的“文学起源”说开去,讲中西文学的精髓和经典,又按照文学主流成体系、成系统地讲述影响文学发展的种种思潮。第三,木心是认真准备讲义并且打算将之整理出版的,如果此书由木心亲自整理编撰,想必会另加润色修改,与现在原生态的呈现方式不同,也一定会显示出更多的学理性。第四,木心常常在神聊时,提醒兴奋起来的听者,他不是说大鼓,是讲文学史。他强调“学术,第一要冷静,第二要有耐性。”v可见,这本《文学回忆录》虽然不同于学院式的文学史,但是作为一名有着深厚学养的作家、艺术家,木心的叙述除了可以作为普通读者的优秀读物,还有着值得借鉴的学术价值,为今天的“重写文学史”提供借鉴。

  二、平等姿态与《文学回忆录》的主体性特色

  从内容来看,《文学回忆录》讲述的是浩浩荡荡的人类的文学、世界的文学,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形式的文学放置在世界性的视野中,需要包容的态度,更需要有自我的识断。以平视的目光看待中外古今的文学,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地位不一的作家,是木心讲述与评价的基础。同时,木心要面对的是中国的当代、中国的听众,将中国与世界对比,是在“世界史”中映现中国的文化与文学。在“开课引言”中他就开宗明义:“中国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不用一个世界性的视野,无法说”。vi木心旁征博引的古今对照,中西对比,都是从这样的视野出发。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