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文学回忆录》的“主体性”特色对文学史编撰的启发(2)

时间:2014-06-17 14:59 点击: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不同于西方,这是中西文明的根本差异造成的,不能求全责备。但其中还是能够显示出木心自己的文学史观,他所定义的伟大之所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感时忧国精神,是因为他将伟大置放在宇宙与

  当然,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不同于西方,这是中西文明的根本差异造成的,不能求全责备。但其中还是能够显示出木心自己的文学史观,他所定义的伟大之所以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感时忧国”精神,是因为他将伟大置放在宇宙与人类的高度。木心对于文学艺术和风格有着包容的态度,这是对文学作品不同价值的肯定。文学作品对于不同的读者,或者对于同一读者在不同阶段、不同境遇下的作用和价值都是不同的。他可以说久负盛名的《浮士德》“写太久了,不成功”vii,也明知都德算是二流作家,却说他可以赢得自己永远的爱,因为都德是一个人疲惫时的“靠垫”。他极肯定中国古代说书人对民众的历史意识、精神生活、文化素养的贡献,为五四以后“民间社会”的消失惋惜,并不因其学术地位不高而否认其价值。他不以文学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为界限,又不以作品所获的声誉为标准,而是以文学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为标准,从作家的宇宙观来分析其文学观和著作价值。可以说,他的标准是包容的,对文学批评的包容的态度,正是对文学多样化的肯定,这也正验证了郑振铎的那句话,“文学是没有国界的,文学是没有古今界的”viii。

  不尚权威,是《文学回忆录》的又一特色,木心经常以自己的评价标准来颠覆性地语出惊人,如他说孔子是“一个庸俗的高级知识分子”ix。这些并非对伟大的作家作品不敬,而是面对文学,人人平等,人人有评价的权力和自由。如他说“如果杜甫还在,我会把我的诗寄给他”x。这也是对文学艺术本身的尊重。对中国现代的作品,他的评价不高:“所谓新文化时期中国文学,匆匆过客,没有留下可与西方现代文学相提并论的作品”。《文学回忆录》多次谈到鲁迅,但是他对鲁迅的评价却有不同看法。尽管木心认为“鲁迅的文学,无疑是‘五四’以来第一人”,xi但总体上不能够可以跻身伟大的艺术家之列。今天,我们将鲁迅奉若神明,不断地扩大鲁迅作品的内涵,有时甚至过分解读。这种世界眼光看中国人的视角,对于现在盲目扩大某一部作品的内涵,提高某一位作家的身价的现象,是有警示意义的。

  三、创作者、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与《文学回忆录》的主体性特征

  创作主体与世界的关系本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木心的讲述中,二者的关系因为淡化了时代发展和社会影响的因素,反而显得简单清爽:优秀的作品构成了文学的历史,伟大的作家创作着作品。传统的文学史著作以时间和以主要作家作品为线索进行编撰,郑振铎的《文学大纲》也是如此,木心讲述文学史时参照了这种体系。对著作本身的强调,是《文学回忆录》的一个特点。相比于众多学院式文学史强调思潮和历史背景,木心更愿意从作品本身出发来强调它的地位和影响。“史家、文学家,著作第一。”xii这也是在文学史书写中经常会以时代和作家为主线进行编撰的依据。这样一则可以在时间的淘洗下发现真正参与并且引导了传统与历史的作品,一则可以鉴定作品的恒久价值与魅力。但是不同于这种传统方式的是,相比于著作本身,木心更加强调著作之后的创作者本人。

  对于创作主体,木心认为,“我们要讲人物,构成文学史,不过几个文学家”xiii。中国的古代文论一向重视知人论世,由作家的个人经历去理解他的作品,也在于从作品中透视一个人的人格力量。所以木心在讲授作品的时候,重点往往不讲它的修辞、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它的技法和主要内容,而是讲作品背后的那个人给读者带来的精神力量。重要的作家他都会讲到,但是真正赢得他热爱和崇敬的寥寥无几,大概更在于在他一直坚持的“天才论”。西方文论中持有类似看法的哲学家不乏其人。一方面木心受到他们的影响,另一方面,木心作为一名画家,更看重天赋和灵感对创作的作用。“天才论”尽管失之偏颇,但是木心的坚持并非盲目崇拜。“艺术家呈现这个世界,唯一的依本,就是他自己”xiv所以在文学史的评价中,木心更强调作家本人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深度。他说,“美术史,是几个艺术家的传记;文学史,就是几个文学家的作品”xv。最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的永恒,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其中凝结最多的是并非当时的时代特征、历史意义,而是呈现着人类共有的感情和思想。

  木心对作品和作家的判断,可以说是他自己对艺术本身的判断,对艺术纯粹性的维护,显现了他以艺术价值本身作为根本标准的文学史观。而艺术价值的高低又不是依据权威定夺,这种依据就更多的来自于自己。作品如何影响自我的创作,艺术家如何以个人魅力感染自己,是《文学回忆录》中主体性特色的一种显现。中国新文学中讨论最多的人生和艺术的关系,他这样回答:“为人生而艺术、为艺术而人生,都是莫须有的,哪种艺术与人生无关?哪种艺术不靠艺术存在?”xvi文革时期,有太多的艺术家身陷囹圄,走上绝路。木心用写“自白书”的纸写下了六十五万言的自己的文学回忆。文学拯救人,在这个故事中体现淋漓。“教养何来?是艺术教养出来的”,“‘文革’之中,死不得,活不成,怎能活下来呢?想到艺术的教养——为了不辜负这些教养,活下去。”xvii文学对于他的重要,就是作品,就是作品背后的作家,就是作家的个人品质的力量和影响。

  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出版的时间不长,但学界已经关注到它的学术价值。事实上,书中不仅有对世界文学史上重要文学现象、主要作家作品的评价和讨论,对于中国传统文学以及近代、现代文学同样有十分精辟独到的见解。如木心提到的中国自五四以来的三次文化断层,坦言了许多人心中的疑虑,他讲述的对于当代文学需要认真做好的两件事,也入情入理。对于喜爱木心的读者来说,《文学回忆录》是一次令人愉悦的阅读,对日渐受到重视的木心的文学艺术世界来说,这同样是一处具有魅力的宝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