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廷璐《咏花轩诗集》分为六卷,共收集张廷璐古近体诗632首,其中包括咏物诗、写景诗、赠别诗、感怀诗等。本文就其《咏花轩诗集》中的“山”的意象描写和“水”的意象描写进行找出,然后分类归纳,欣赏其“山水”描写的意境,分析其山水描写的感情寄托,以及归纳名山名水的意象。 关键词:张廷璐;诗集;山水;意境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004-02 一、作者生平与《咏花轩诗集》简介 张廷璐,字宝臣,号药斋,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名臣张英之子。康熙五十七年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直南书房,迁侍讲学士、右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提督河南学政,因封丘县生员罢考事革职。不久,起侍讲、迁少詹事、国子监祭酒,两督江苏学政,升礼部右、左侍郎。先后两次充武会试正、副考官和福建、浙江、江西乡试正考官。乾隆九年(1745年),上表自陈年迈,获准辞官归里。第二年在家乡病逝。谥文端,赠太子太傅。 张廷璐少致力于学,弱冠时已名著大江南北。著有《咏花轩制义》、《咏花轩诗集》。沈德潜评其诗曰:“心渗者多志微噍杀之音,心平者多顺成和动之响,言为心声,不可强也。药斋公不干进,不务华,不介自矢,以诚感人。……发言为诗,比于水之潆洄,春之和盎,读之心醉乞夷而不自知也。”(《清诗别裁集》卷二四)徐世昌曰:“诗多清丽,与文和(张廷玉)体格相近。意境闲旷,绝句尤胜。”(《晚晴簃诗汇》卷六〇) 张廷璐《咏花轩诗集》分为六卷,共收集张廷璐古近体诗632首。 中国诗歌文化博大精深,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出现过许多优美的名句名篇,而古体诗的成就在唐朝就曾达到过十分兴盛的状态。而古诗中的意象题材更是十分丰富,有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感怀诗,怀古咏史诗,边塞征战诗等,这其中写景抒情诗所占的比例不少,而从《咏花轩诗集》的序中就可以看到,在明清时期台阁之诗和山林之诗的流行,可是张廷璐却脱离了“雍容典雅”的外在形式,作出的诗更富有真情实感,清新别致。在《咏花轩诗集》中,他有关写景题材的诗则最能体现他诗作的风格,因此下面将谈谈他这本诗集中有关写景抒情的诗,和对“山水”的涉及。 在这部诗集中,涉及到风景时,“山”是经常出现的一个意象,而“山”出现时,往往也伴有“水”。山水相互依存,营造了一个又一个清醇的境界。山铸造了品格风骨,水启迪了智慧灵性;山让人意志坚强,气度博大,胸襟开阔,水让人眼光长远,富有灵气。且水以不同的状态出现,形式万变:平静的湖,灵动的泉,奔腾的江等等。山水是自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领略大好河山之时,作为自然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当然会被多次提及,诗人也会有许多感慨,有仅仅是将别致的景致记录下来,有在感悟自然之美之时的情感波动的记载,也有在特定名胜前的应景之作。 二、山水之景的清新描述 在《田家四首》中有“一雨汇众流,前村秧水足。山烟晓未散,蓑笠已驱犊”这样一句,这句诗将一副农村雨后的画面展现出来:不仅有湿润的空气滋润着眼球,山被笼罩在云烟之中的朦胧和雨水汇成一股后流下的清新的画面在眼前展现,而且仿佛还能够闻到雨后空气中弥漫着山中青草的芬芳味道,以及感觉到冰凉的空气解除到皮肤时的清爽刺激。 《山樵负薪多以幽兰置担上》一诗写道:“深山石径抱溪斜, 得幽兰带浅沙。事例负薪樵子路,香风吹送担头花”。这是直接置身于山中,写的是山中所见之景,山樵负薪体现的并不是辛苦和劳累,看到的是弯弯曲曲的溪水,闻到的是带着花香的风的味道,听到了没有具体描述,但是也应该是深山中的阵阵鸟鸣,或是溪水叮咚流过的声音。 《过处荷芰香中过板桥》中一句“波纹乍动微风起,时有文鱼咂落花”,将水将鱼都写得格外别致,“咂落花”将鱼赋予了人的感情,将鱼游动这一动作理解为“咂落花”实在是富有美感。
这样的田园类型山水风光在张廷璐的笔下描绘得确实让人喜爱,这类描述山水之景的诗风格清新脱俗,格调典雅,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且节奏明快。认真品读过这样的诗句,也确实能给人一种清风拂面带来舒爽的感觉,让人觉得身临其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