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正在回归公益性、社会性、适应性和基础性本质。要求我们在转型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开启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路。 当下基础教育学校共性的东西依然过多,真正关注学生绿色发展的教育还屈指可数。这促使我们思考学校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一是追问“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二是追问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哪里,是知识、技能,还是终身受用的东西。三是追问初中挑战的严峻性在哪里,面对巨大的学生个体差异,怎样突破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瓶颈。四是追问教育成功的标志是什么,正所谓“没有成绩今天过不去,只有成绩明天过不去”,学生成长成人比分数更为重要。 求解“追问”,我们确立了“践行‘三优育人’,追求绿色质量”学校教育主题,并认定坚持这一主题就是追求绿色质量。而追求绿色质量,就是尊重人、发展人,关注生命的存在感、发展感、尊严感、幸福感,就是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自主发展的权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这里的“三优教育”,就是实现“优教育人、优学高效、优长发展”;这里的“绿色质量”则是指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作为人的特性的发展质量。在这里,“三优教育”是教育思想、方式与策略,“绿色质量”是价值追求和结果达成,“课改生态”则是环境、资源等系统保障。 一、践行“三优教育”,必须做到“优教育人” 优教育人,是指学校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原点,回归学生学习成长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在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发挥好顺应、激发、引导、服务作用,尽可能以精教、巧教、点燃、点拨等方法导引学生学习成长,赢得生命素质的全面、充分发展。 践行优教育人,我们在抓好环境建设、教风营造、学风培养、艺术实践、体育锻炼、开放办学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一个突出的方向是追求教与学的幸福感,让学生把上学看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放假3天以上他就想到学校来上学。让学生眷恋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在校要学得好,还要玩得好,每天课间操场上全是学生在活动,科技长廊、文化长廊、健身长廊下和各种展板前,学生有看的、有谈的,更有玩的,每天学生午饭后,每间教室都在播放适合学生观看的节目。教的幸福感则体现在教师自我价值的主体体现和客体表现上,前者主要是个人才华得到施展、个体价值得到实现,后者是以学生成长来体现教师价值。我们对教师展开多元化评价,实行一种充分发挥教师潜能的激励机制,并满足教师的合理利益诉求,比如为满足老师们打太极拳的愿望,学校挑选一位擅长太极的体育老师培训指导;为了满足老师们跳好体育舞蹈的要求,学校专门引进体育舞蹈专业老师。老师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的人,才能做到身心健康、目标长远、心胸宽广、品质优秀,这样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人。 二、践行“三优育人”,必须做到“优学高效” “优学高效”,基本内涵是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开发学习潜能,激发学习动力和学习活力,达成优化、高效的学习成长质量和效益。
获得一个好的分数,是学生和家长的基本需求,素质教育也必须追求教学成绩,不重视教学成绩,不讲升学率,是对学生不负责任,学校也根本办不下去。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体现教学成绩的绿色特性,反对不择手段地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绿色质量,既要帮助学生赢得好的分数,更要培养高效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展开了一些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