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现在初中教材将语法知识穿插到单元后的知识短文中,缺乏系统性,布局零乱,不全面,不系统,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语法内容已无影无踪,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例如:在人教版第八册语文中,虚词的归纳列于全书的附录中,教师可以结合附录及初中生教学目标,在讲解课文时,巧妙安排这些语法知识。例如:讲《背影》一文时:“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可找一段到两段有典型实例的句子来学习某一个语法知识点,就比如这一段很适宜介绍副词,那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一段话先介绍什么是副词,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然后请同学们在该段话中找出副词。通过抽样调查看看学生掌握副词的情况,归纳总结后对其易错的进行讲解,这样讲解语法便具有了针对性,在讲解过程中既充分的利用了课文典型的例子,又节约了时间。而课文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教师也可充分利用,借助新词的学习鼓励学生查工具书帮助理解含义,辨别词性并造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自学积极性又引导学生学习了语法知识。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要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教师可在学生的作文及各种练习中选出最容易出错的语法现象,分析原因,纠正错误,提高他们辨别语言正误的能力或从他们在阅读中所碰到的不易理解的复杂句子加以分析,提高阅读水平,只有让学生感到语法与自己的学习密切相关,对自己学习有帮助,才会有兴趣、有动力。 (二)引导学生学习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中学语法教学是一门实践课,不能是知识课,更不能是理论课。既是实践课,一定量的语法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初中讲语法,可以选择一些对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对提高写作能力有用的东西讲一讲,并且给以充分的练习。”因此对于语法学习首先要多读多练,要联系实际,这里的“多读”,特指要借鉴大量优秀的运用语言上的典范作品,读多了,读熟了,许多典范作品就在我们心中扎了根,这些作品中的语言素材和词句结构的规则就自然而然地化为我们自己的了,运用和掌握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光说不练也达不到效果,这就要求学了语法理论后要多说多写,多做练习,我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要拿到运用语言的实践中来检验,要在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过程中去巩固和扩大,总之,学习语法必须能做到举一反三。但是每个人由于自身的差异性,对学习的方法选择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对于学语法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多思考:是讲解的语法知识过于深奥还是教师在教的时候讲解不清楚?诸如此类问题,都要老师做教学反馈。 语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在课外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予以不同的指导。对于农村的孩子而言,从小接触的课外阅读课本比较少,因此积累不够,这就会为他们的写作、表达等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情况,在课外进行一定的辅导,让他们逐渐认识语法,并布置一定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做简单的语法练习,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总结,才能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从而提高他们表达的能力。 此外,还应听、说、读、写并用,让学生在浓厚的语法氛围中学好语法知识。 作者单位:贵州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