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生观教育的途径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的态度,逐渐培养起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热爱生命,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生命,还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各种生物体的生命。生命教育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乐观的、自信的、友善的个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2.开设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外生命观教育的实践,实施生命观的理论教育应该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有关生命意识观的内容;二是开设生命观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让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理论化的生命观教育;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进行生命观方面的理论教育。 3.师资力量的支持 建设专业素质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独立的生命课程体系需要师资力量的支持。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重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开设三生观专题讲座,举办辩论赛等,为彰显学生的生命力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无限的空间。其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尽量将教育贴近学生的需要,以便引起他们的共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 如今企业选择人才不仅仅考虑知识技能型,同时也考虑心理高素质型人才,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创新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学生是否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评价学生,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5.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学校要经常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有关健康的概念,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的体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自觉地保护生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环保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然,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此外,还应设立生命教育机构,建立寝室、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机制,进行大学生自杀干预,做到预防、干预相结合。 6.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完善生命教育系统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多加强正面引导,让家长认识到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家长育人责任感,使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自己的孩子。鼓励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和竞争与合作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地设计人生道路,明确对家庭、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争取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要使大学生三生观教育有效进行,需要营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和谐环境。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制社会,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空间。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当力求协调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不一致的因素,在不断调整过程中实现和谐统一,使大学生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不断去完善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英)罗素,杨玉成,崔人元.罗素论幸福人生[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4 [2]谭文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探讨[J].科教导刊20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