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和经济学科众多专业中一门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高职院校生源成份比较复杂,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与中学数学脱节或重复的现象。做好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衔接,顺利完成高等数学教学任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衔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众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固有的教学体系、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很难适应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毋庸违言,《高等数学》是目前高职院校众多课程中一门备受关注且有争议的课程。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新生对《高等数学》教学不适应的一大原因就是:《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衔接的问题。当然,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本身就存在如何衔接的问题,但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以及培养目标的特殊性,使得《高等数学》的教学衔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有针对性地做好《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衔接,对顺利地完成《高等数学》的教学任务,乃至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材和教学内容是衔接的硬件,是最直接、最基础的因素,也是做好教学衔的第一环节。 (1)教材的衔接。在我国,中学阶段的数学课程相对都是统一的教材,而《高等数学》教材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可以说,由于受利益驱动及其它众多的原因,每一所高职院校似乎都有资格、有权利采用自己编写的教材。教材种类的繁杂,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有的甚至是错误百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材使用中的混乱局面。作为出版商有责任把好质量关;有关部门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并组织专家编写高质量且真正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材。 (2)内容的衔接。选择《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切入点,是做好衔接的关键。就目前众多的数学教材而言,起点大同小异,有的从实数开始,有的从集合开始,还有的直接从函数开始等等。但无论怎样,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不同的教学对象应该选择不同的起点内容。对基础比较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从极限开始;又他们在高中阶段就接触到导数的概念,这部分内容相对可以简要一点,而把重点放在应用方面。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特别是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应该好好地补上函数这一课,因为《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就是函数。如果这些函数内容不理清楚,在学习微积分时,学生肯定会被众多的函数符号搞得晕头转向。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如果教材与教学内容是衔接的硬件,那么大学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有着天壤之别。中学阶段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与辅导为主,以学生的自学为辅;而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再加上课时比较少,教师的讲授主要起着引导的作用,着重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1)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引导。由于高职院校属于最后一批录取,与部分学生心理期望的高校有一定差距,难免会让他们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像进入自由王国,在学习方面不像中学期间有很多的束缚,束缚少了,压力轻了,难免会出现过度放松的心理。放松、消极甚至懈怠的心理难免会造成两个阶段之间教学的脱节。首先,教师要主动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加鼓励与引导,尽量让他们消除消极因素,解除心理困扰;这不仅有利于搞好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尽快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转变学习方式,做好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特别是要提高主动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展现高职教育的前景,比如可以让学有所成的师哥师姐介绍成功的经验,也可以鼓励部分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专升本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