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情绪转移法。中长跑运动由于运动负荷大,心理承受力也大,有时在赛前几天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为此,必须进行情绪转移的调整。例如,在赛前适当安排参加音乐会、舞会,有选择的看电视、录像、郊游等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的活动。一方面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注意力的指向性得到改变与调整,另一方面对整个身体的疲劳程度也可起积极性休息的作用。以利于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和心理不安等不良心理,为赛前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3)自我暗示法。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不仅仅是向运动员传授训练和比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运动员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是运动员在各方面有较高的素养,具备参加各种比赛的良好心理素质。自我放松是运动员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由于运动员自己最了解自己,如何调节和放松自己的身体,其尺度掌握的最好,往往比教练员调节与控制的作用大。 (4)深呼吸调整法。运动员临赛前容易出现心情紧张、呼吸表浅、手中出汗或尿频等现象,教练员一定要求运动员多做深呼吸,一方面调整身体机能与代谢过程不平衡状态,另一方面调整心理压力,这样可以为比赛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克服因紧张造成的氧供应不足的情况,在比赛中减轻“极点”反应,从而提高比赛能力。 (5)念动训练法。比赛前,运动员用短暂的时间,对正确的技术动作、技术方案进行想象思维,使技、战术的动作更趋向积极与自觉。 当上述两种情况是出现在赛前一个月左右,对兴奋型的,马上安排一次与他自己实力相当或较强对手一起合练或比赛,一方面能培养运动员不畏强手,勇于拼搏和敢于胜利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可适当增加训练量,使其兴奋程度有所降低,然后再用1~2周时间调整,最后一周采用小强度力量训练和短距离加速跑等手段,使其竞技状态逐渐达到高峰。 三、结论与建议 ①恰当的心理调整方法来源于正确的心理诊断,在赛前首先要重视和抓好心理诊断这一环节。②赛前的心理调整的方法、手段很多,在选用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更佳效果。③赛前训练安排尽量做到不改变原来的生活习惯,防止疾病和意外创伤;并保证必要的休息,当估计运动负荷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时,要提前协调并予以解决。④赛前尽量掌握有关比赛的信息,估计比赛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并根据运动员一起讨论研究比赛的战术方案,必要时再赛前最后一次高强度练习中试用这种方案的某一部分。⑤用积极行为去影响运动员,教练员要坚定的信念,是运动员在思想上既重视比赛又不背上思想包袱,是他们信心十足地去参加比赛。⑥教练员要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利于对运动员进行正确的指导与培养。运动员的文化素养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其心理障碍的程度必将显著降低,也易于克服和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