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校语文课程开发的对策研究

时间:2014-05-08 13:47 点击:
摘要:近几年来,语文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上。大学语文的教学要围绕课堂情况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语文课程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并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健全高校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开发 自1978年重开

  摘要:近几年来,语文教育已经从过去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上。大学语文的教学要围绕课堂情况开发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语文课程合理开发教材资源,并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健全高校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开发

  自1978年重开大学语文以来,距今已三十多年了。我国语文教学大纲虽然有明确的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但实际上,人们将语文教学目标大都理解为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语法、修辞、逻辑)的学习和文学作品的分析。这样的语文教学正如洪镇涛先生所说的那样:“不是习得语言,而是研究语言。”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大学语文教学就仅仅体现在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课文分析方法的掌握上。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课程开发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开发分析

  新世纪的我国高校语文教学正进行着一场重大的改革,这场改革极为重要的特点,就是强调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言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围绕大学语文课程,以知识、能力、素养三方面为目标,多层面地进行开发。

  语文课程的开发,首先应该与相关学术界的研究紧密相连,在相关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中考查纳入语文教学内容中的语文知识的正确性,并不断纳入必要的新知识,废弃陈腐的旧知识。其次,要与语文课程目标相联系,在与语文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中考查语文知识的有效性,纳入教学的语文知识应该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真正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化。第三,应与学生实际所拥有的语文个人知识相联系,在与学生实际所拥有的个人语文知识中考察语文知识的适用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来决定语文知识开发的深度与广度。因此,只有不断扩展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外延,适时注入当今时代气息,才能开发出符合课程目标需要、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的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还要开发丰富多彩、开放性的可利用资源,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资源的开发当中,在广泛的语言实践中积淀语文素养。在开发中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形式的活动设计都应该有明确的指向,目的是为有效地达成课程与教学目标。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而不仅仅是讲解知识,灌输结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开发实践活动应有利于总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二、语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开发

  注重大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反思以“知识本位”为代表的办学理念以及重学术、轻技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的结果。“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之一,在实践中培养语文能力。因此,语文能力的开发关键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开发。

  在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雷厉风行的情势下,我们不乏出现新颖的教学方法名称,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忽视了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忘记了依据学生的实情去选用。好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人们的开发和利用。如最传统的讲授法,在语文教学中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含义、抒发感情、归纳结论等方面都能起到直截了当的作用,至今仍有不少专家将其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法。但运用得不好,却注定成为遭人非议的“满堂灌”的方法。再如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上的任务驱动法,是较为时尚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明确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上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但如果缺乏理论层面的提升,缺乏带实际意义的综合任务,这种方法的运用实际上还不如传统的练习,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方法开发中,应该跳出方法的本身,站在“以学生为本”的角度。不管使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先多考虑一些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多考虑一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考虑一些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以后学生得到了些什么,再去考虑该选择哪些方法和手段以及如何运用好这些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直接搬运一些新颖的方法,这对于具有多元形态的大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