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文教材资源的开发 语文教材是“在合理安排语文课程内容基础上”的语文教科书,教材的开发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专家和教材编撰者根据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的研制和开发;二是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的选择和使用。 语文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必须要有与教师所持理念、专业基础、教法擅长等方面相一致的理论依据,而不是只对着教材目录、只凭某些独自式的“编写说明”来选择。语文教师使用教材时,应充分地发挥课程研制的参与权、教材重构的自主权。教师的教学形态,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既定教材内容的改编,还包括由其他途径获取而来的种种材料的呈现;既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也包括在课程实施中对课程内容的创生。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要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而不能误把途径当目的,照本宣科,搬运教材对语文课来说是最乏味的。“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语文教师不能对付教材,而应主动研究他的学生、他的课堂,语文教师的工作必然带有创造性,也要求具有创造性,当教材转化为活生生的课堂时,语文教师始终要有开发“教什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四、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开发 高校语文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也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反馈、评定、指导等多种功能,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目前,大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方法过于单一,普遍采用笔试或书面考查,很少有能体现语文教育特色的办法。因此,在大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开发上也是拥有一片广阔的天空。 语文教学评价,根据不同的目的与标准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评价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根据评价的方式,可分为笔试、口试、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大学语文评价体系的开发,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起能全方位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开放式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全息化评价体系。这需要我们首先在思想上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考试观,不单纯以课程和教材知识的难度和分数来衡量学生,为学生建造一个展示个性、发挥创造能力的舞台。其次在具体做法上要打破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决定学生成绩的做法,采用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激励、调动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及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创新精神等,使语文教育成为一门实用的学科。 五、结语 大学语文课程形态的多元并呈,课程资源近乎无穷,决定了其理论和实践是个“学无止境”的领域,也是个“开掘不尽”的矿藏,大学语文的课程开发是每位教育的研究者和执行者的职责和使命。语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谭少元.高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