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关于水墨人物写生的思考

时间:2014-07-25 13:58 点击:
摘 要:徐悲鸿先生曾形容元以后的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局面是舍弃其真感以殉笔墨,言外之意是说元以后人物画放弃了造型而彰显笔墨是在走下坡路。直到20世纪初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在蒋兆和、李振坚、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等的努力探索下,终于开创了传统语

  摘 要:徐悲鸿先生曾形容元以后的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局面是“舍弃其真感以殉笔墨”,言外之意是说元以后人物画放弃了造型而彰显笔墨是在走下坡路。直到20世纪初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在蒋兆和、李振坚、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等的努力探索下,终于开创了传统语言范式与西方造型主要手段相结合的创作道路,水墨人物画开始繁荣起来,重造型和重笔墨成为现代水墨人物画最关键的要素。文章就水墨人物画强调造型的重要性、笔墨语言的统一性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展开论述。

  关键词:水墨人物 写生 造型 笔墨

  近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语言范式与西方造型主要手段相结合的创作道路。画家主张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以追求人的真情、真性、真貌为己任,主要以表现人、人性、人文精神为创作方向。渐渐与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樵夫童子,仙道隐士”的文人画创作道路拉开了距离,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涌现出了一批成就卓著的人物画家:蒋兆和、李振坚、黄胄、卢沉、周思聪、方增先,他们以倾心于现实生活的态度和情怀,成为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创作的主流。

  一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水墨人物画正逐渐由复兴走向繁荣。各高校的美术学专业也相继开设了水墨人物课程。同其他画种相比,水墨人物更强调写生造型能力和笔墨结构的把控能力。强调造型意识是现代水墨人物画中最核心的问题。而元以后的中国人物画却沿着“舍弃其真感以殉笔墨”(徐悲鸿)的方向发展,使得人物画的发展较前代迅速衰退。元以后的画坛再没出现唐宋时期中国人物画辉煌的局面。可见,相比较中国山水、花鸟画,人物画特有的社会功能(反应人的生存、现实情境)及审美属性(人的社会精神与灵魂)决定了对画家造型的要求。

  精准的造型能力与娴熟的笔墨功底是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两大核心要素。造型能力的提高源于写生的严格训练:“以写生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因而艺术家如不在写生上立下坚强基础,必成先天不足现象,而乞灵抄袭模仿,乃势所必然的。”{1}写生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记录下所绘物象给作者留下的生动印象,引申开去就是画家以特有的眼光去感悟所绘对象,以获取其内在的生动气息,然后再融入自己对所绘物象特有的理解,再将所获取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创作出充满意趣的美术作品。可见对于物象,“意趣”的表现最为重要。而对所绘物象的意趣的发现取决于作者的观察。正如约翰·伯杰所言“观看先于语言”{2}。如何观察决定了艺术作品所用语言的审美取向。强调对所绘对象生动特征总体感受的观察是画好水墨人物写生的第一步。发现物象的意趣(即画家想表现的物象的亮点)后,接下来是表现的问题。水墨人物写生的着眼点不是在于物象细节的复制和描摹,而是借助于书法用笔注重对所绘物象的取舍和整合处理,以取物象的神韵为上。水墨写生的塑型多以提炼线条为主,使笔墨和形体互为依存,互为彰显。由于中国水墨人物画注重书法用笔,使得绘画的水墨语言更具意象符号特征,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墨既能塑造形体又具独立的审美价值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对于笔墨的把握能做到不失造型的严谨又能彰显传统书法用笔的鲜活最为关键。“意象符号必须能为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力的作用方式赋予具体的‘形状’。否则,当一个意象仅能代表某种特定的内容,但又不能反映这种内容的典型视觉特征时,它就只能作为一种纯粹的记号。”{3}水墨人物写生是人物画家锻炼造型最为重要的功课。注重对所绘物象整体感受的传达,强调绘画感重于物质感是水墨写生的关键。水墨写生真正的意义在于不为物象表面的繁琐所影响,而是在关注与物象内部结构关系的基础上传达其精神本质。起形就是最大限度的简化形体,以求得物象生动的动态和大的比例关系。学会比较的、整体的观察方式是关键。比较的、整体的观察即是有重点、有取舍地观察和表现物象。落墨,即指形体的塑造。中国画的塑造形体以追求“意趣”为旨归,现代水墨人物写生在注重继承传统笔墨语言的同时,更专注于画面构成的探索,现代绘画作者更多的关注于展厅效果,寻求画面最大的丰富性与感染力成为当下人物画创作的方向。所以对画面笔墨语言的要求自然更多地倾向于构成与表现方面的探索。落墨更多时候体现了作者对笔墨构成的理解。写生不是单纯模仿对象追求真实,更反对近于概念化的纯主观臆造。它更多时候是以画面上的模特为媒介而传达自己的感觉,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同时又与客观物象拉开距离,绘画只有在这“似与不似”的状态下才能真正完成由物质性向绘画性的转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