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山神崇拜的人性基础

时间:2015-06-08 10:24 点击:
山神崇拜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自然力抽象化用于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在山神崇拜者看来,山体作为巨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拥有惩戒、奖赏、赐福等作用。山神崇拜多是知识、技术落后条件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简单和直观反映。在藏区,雪山神的信奉者

  【摘要】山神崇拜作为原始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将自然力抽象化用于对自然现象的超自然解释。在山神崇拜者看来,山体作为巨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拥有惩戒、奖赏、赐福等作用。山神崇拜多是知识、技术落后条件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简单和直观反映。在藏区,雪山神的信奉者们通过转山来清除自己的罪孽,后逐步形式化;在云南丽江和香格里拉地区,雪山神并没有明确的名称,祭祀的仪式也不固定,原始宗教的特性更加明显。
  【关键词】山神崇拜;原始宗教;人性
  山神崇拜是原始宗教——泛自然神崇拜的重要形式。在人类普遍进入工业文明,西方社会宗教的力量日渐衰微,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充分的条件下,包括山神崇拜在内的泛自然神崇拜依然盛行于许多民族和社会,似乎不能简单把宗教信仰看作是一种纯粹外在的精神统治力量。这就有必要从人性的深度挖掘山神崇拜的自然、社会和人性基础。这里从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地理环境互动的生态社会学视角,探讨山神崇拜中人的思想行为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
  山神崇拜形成于远古时期,作为宗教发展的雏形,山神崇拜给人类提供了基本资源,而又以难以驾驭的自然力量及其形态拟人化、对象化,并赋予其抽象、神秘的意义,这种自然形态包括山岳、河流、草原、土地等所有可以寄托人类愿望的自然资源及其附着物,山神仅仅是这些泛自然神崇拜的一种。
  山神,即指山岳的神化。所谓山神崇拜,是人们将山体看作一种抽象的宗教图腾,从而进行祭祀、祈祷等的活动。古人往往将巨大山岳、神秘山川神化而加以崇拜。从山神的称谓上看山神崇拜极为复杂,各种鬼怪精灵皆依附于山,鬼怪精灵的名称及差异分界都消失了,或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互相融合了。演变成了每一地区的主要山峰皆有人格化了的神居住,这种神即为人们所传说的山神。
  中国古代皇帝对于“龙脉”的探寻也体现了山神崇拜的概念。龙脉在风水学上即指绵延的山脉。风水学中“地理五诀”——龙、穴、沙、水、向,其相对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关税、点穴、立向”。古人用龙来比喻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以及变化,而龙本身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重要的图腾,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也自称为“龙的传人”。由此观之,人们对山神的崇拜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山神崇拜中,人们赋予山神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强大威力。山神具有拟人化情绪,也有善恶之分。有的山神所掌管的山脉坐落在气候温和的地方,山下沃野千里,人们靠山神的庇佑获得狩猎和畜牧的丰收,这类山神是善神,受到人们的敬仰;有的山神所掌管的山脉坐落在气候寒峭的地方,山下荒芜瘠薄,这类山神很孤独,脾气很坏,最容易被触怒,一不称心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降下冰雹来,这类山神是恶神,为人们所畏惧。这样一来,山神就具有了既能降福又能降灾的两重性。在现代生活条件下,其权力也有了新的内容,但大都是向着善的方向变化。比如家庭和睦、儿女成才或者平安健康等——其权力和性质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的。山神的出现总是以积极的方式去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拟人化,可以认为是在山神力量中,人的力量的体现。人类对山神的喜怒及其表现的规定,其根源在于人对未知命运的绝对性依附。在藏民的观念中,山神是在云层中吐毒水而形成的,狩猎和采集的丰歉,都是山神的惩罚和赐予。到今天,藏族的某些禁忌,仍与山神的喜怒有一定关系。例如人们路经高山峡谷,悬崖绝壁和原始森林时,是不能大喊大叫,高声喧哗的。山神的职责由赐予物质到心灵教化、规范社会行为,表明了山神崇拜的发展以及与其相关联的社会体系的产生。
  二
  万物有灵论是宗教哲学或神学的基础,从野蛮人到文明人来说都是如此。万物有灵论以及对自然的无力解释造成了蒙昧人、野蛮人甚至乃至文明人对自然崇拜的基础,因此,自然环境是产生自然宗教心理的基础条件。《说文解字》中对于“山”字的理解是“有石而高”;从地理角度理解,山是指海拔高度在五百米以上,陆地表面有较大高度和坡度的隆起地貌。因而自古以来,这些生活在群山之中的人对于其所生活的自然环境都会产生自然而然的崇敬,并且加以膜拜。
  有关山神崇拜的文字记载,最早源于《山海经》。其大量记叙了关于山、海的古代神话。承袭了近两千年的历史,在现代,我们依旧能在西藏、云南等地看到山神崇拜的影子。然而人们却缺乏对其合理性的探讨。所以在笔者看来,山神崇拜多是自然地理环境偏僻、本土化宗教影响以及技术条件落后下的人们对自然的直观反应。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的西南部,有着“世界屋脊”之称。闻名于世的喀喇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祁连山等皆盘踞期间。云南地貌奇特,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其间高黎贡山、玉龙雪山、梅里雪山等著名山脉环绕。居民的衣食住行皆与山产生关联,其自然崇拜的对象,则成为其感官及所觉察到的自然物——山脉。一言以蔽之——生活环境决定了人们自然崇拜的对象。
  山民是山脉生活的直接感受者。对于他们而言,其所受的来自天的影响远远小于山脉本身。因为山脉是固化的对象,不可撼动、遥远却又真实存在着,对于群山环绕的区域内所发生的自然现象,尤其是暴风、雪崩、冰雹等,人们实在地感受着,却又无可奈何。山脉在此时所形成的一尊威严形象,深深撼动着人们的内心。然而人们却不是被动的,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要理解世界、创造世界乃至改变世界。人的求知欲以及其探索欲在促使他们不断地去寻找答案,他们在大自然无休止的肆虐过程中,以原始的、荒诞的以及万物有灵的认识视野解答这种极具威胁的自然力。最终他们找到了答案:在他们周围的高山都有威力无比的神灵,神灵在支配这些绵延起伏、直插云霄的山峰。或者说它本身就是神灵的化身。而那些干扰人们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自然现象,则都是神灵所显示出来的超人的“神奇力量”。
  世俗的生活并不是单轨而行的,在其中的人们也渐渐受着宗教生活的影响。在佛教未传入青藏高原之前,苯波教文化乃是藏族地区唯我独尊的正统宗教文化。苯波教又称苯教,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苯教作为青藏高原的本土文化,是藏地最早的原始宗教形式。它以万物有灵和名目繁多的神祇而著称,在佛教传入藏地之前广泛流传。公元前200年,由象雄传来已初具教义的苯教,便把藏族先民原始自然崇拜中的山神,吸收为自己的神祇,所不同的是苯教赋予了这类神祇更大的权力,名称也与苯教的“念神”合二而一或被取代。按苯教徒的解释是:“山神之所以成为念神,是因为山是念神附着之地”、“念神的根基虽在空中和光明之处,但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在高山峡谷之中。”
  苯教古籍中关于藏区最初之王聂赤赞普的身世来历的传说,表明早在聂赤赞普时代藏地原始苯教就有了普遍的神山观念。据《工布第穆摩崖刻石》记载::“当初原始之神恰亚拉达楚之子聂赤赞普来做人世之主,降至强妥神山。”在此刻,山神崇拜已经逐渐衍生到藏民的生活中了。与此同时也表明了,在早期藏民已经将个人卡里斯玛和自然崇拜联系起来并依此做出相应解释。
  在云南地区,宗教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而是多教并存的状态。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多种民族宗教信仰并存。在云南地区,原始宗教和自然崇拜的观念和活动依然存在,宗教并不能完全代替原始崇拜完全主导人们的生活。例如在玉龙雪山地区,无论是哪个民族,对于雪山神存在的认可和崇拜是自然而然的。
  时代的变化也影响着山神崇拜的产生以及其进度。在距今两至三万年的旧石器晚期,以采集为主、狩猎为辅的原始经济在各地有了更快的发展,至新石器时代,在辽阔地域中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区分开来了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面貌,也因此分为三个经济文化区域,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水田农地经济文化区以及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发展直接的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对于生活在山区的人们而言,其所受的来源于自然的征服感则更加强烈。
  在现代,人类从具体的农业生产生活中解放出来,进入了抽象的工业生产之中。人对自然盲目的依附也逐渐变为科学性的解释。那么,山神崇拜如何得以继续存在?倘若对山神崇拜的地区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不难发现,山神崇拜所存在的地区是位于中国西部边陲经济欠发达地区。即使社会大环境已经进入工业化生产,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由于社会发展的进程不同,必然使各民族在政治、文化、经济的选择上呈现明显差异。人对人的依附依旧存在于传统的农业生产之中,自然现象虽然可以用科学观点解释,然而,最主要的是,人类在山脉探索中依旧处于弱势地位,依旧存在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科学领域存在空白研究,因而,人们对神的依附更加紧密。由于科学也无法触及的领域引来的惶恐导致了山神信仰的更加的确定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