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3-07-04 13:57 点击: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伴是在长时间心理失衡下,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上的一种消耗殆尽的状态。本文结合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分析导致我国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普遍原因,进而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视角探讨其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伴是在长时间心理失衡下,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上的一种消耗殆尽的状态。本文结合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分析导致我国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普遍原因,进而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的视角探讨其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他于1974年首次提出"倦怠"一词,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程度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之后,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把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1)情绪衰竭(emotionalexhaustion),即是个体对压力的评估,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即是个体对他人的评估,表现为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即指个体对自我的评估,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的评价降低(Maslach,1997)。事实上,职业倦怠并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里,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这一定义在随后的大部分相关研究中得到了较广泛的认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职业倦怠研究开始延伸到教育教学领域。直至现在,倦怠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教育领域的突出研究问题。高校青年英语教师这一群体是比较容易受到职业倦怠伤害的一组群体。职业倦怠不仅对教师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起着明显的阻碍作用,而且对教学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全球化人才的培养起到制约作用,值得引起社会及个人的广泛重视。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不良影响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