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上篇)(2)

时间:2015-10-20 09:14 点击:
影片中街道两旁的断垣残壁也部分还原了当年南京历史的景象。日军占领南京以后,蓄意破坏这座美丽的古都。日军陷城之初,遇屋即烧,延至白下路、朱雀路、中华路、太平路、中山东路等一切繁盛之区烟焰障灭。[3]在《
  影片中街道两旁的断垣残壁也部分还原了当年南京历史的景象。日军占领南京以后,蓄意破坏这座美丽的古都。日军陷城之初,遇屋即烧,“延至白下路、朱雀路、中华路、太平路、中山东路等一切繁盛之区烟焰障灭。”[3]在《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指出:“日军锋镝所至,焚烧与屠杀常同时并施,我首都为其实行恐怖政策之对象,故焚烧与惨烈,亦无与伦比。陷城之初,沿中华门迄下关江边,遍地大火,烈焰烛天,半城几成灰烬。”[4]影片中的教堂是否存在?翻开南京的历史记载,南京大屠杀期间外国人的教堂有好几座,并且有几座至今还依然是教堂。例如,南京石鼓路上的天主教堂,太平南路上的基督教堂,一直延续至今仍然是在使用着的教堂。不过,当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下关挹江门创办的德胜教堂,虽然现在依然房屋保存较好,但那里早已成为南京第十二中学的校园。当然,这几座教堂当年受到日军的骚扰是肯定的,有没有发生此类的故事,却是另当别论,也没有必要一一对号入座。
  (三)影片中的历史故事
  故事影片主要是向人们叙述一段故事,并且靠故事的情节感染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海内外已经公映了9部以南京大屠杀历史题材为故事的影片。国内迄今为止,国产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故事影片共有六部,最早的是1987年有吴冠群执导的《屠城血证》,接着是1995年上映的由吴子牛作导演的《南京大屠杀》,2002年上映的《五月八月》,2005年上映的《栖霞寺1937》,2009年上映的由陆川导演《南京,南京》,2011年新上映的《金陵十三钗》应该算是第六部了。此外,还有香港1995年拍摄的《黑太阳·南京大屠杀》,加拿大人于2008年拍摄的《张纯如》,与德国人合作拍摄并于2009年上映的《拉贝日记》,等等。
  《金陵十三钗》影片的故事是从日军侵占南京城开始的,中国军队在溃散,中国老百姓在夺路逃命,日本军队则是野蛮凶恶。这一情景,与当年南京城的实际状况是吻合的。美国《纽约时报》于1937年12月18日,发表了来自南京城的该报记者蒂尔曼·德丁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现场报道:“对一般市民的杀害日益扩大。15日,广泛巡视市内的外国人,看到所有街巷内都有市民的尸体,其中有老人、妇女和小孩。特别是警察和消防队员,更成为枪杀的对象。死者很多是用刺刀刺死的。有的是用极其野蛮的残酷手段杀害的。”[5]《字林西报》1937年12月25日也作了如实的报道:“不少老百姓惨遭杀害,尸体横陈路上。在南京市中心的地段内,几乎每段马路上都有死人。其中绝大多数的受害者,都是在12月13日下午或晚上,当日本军队开入城内时,被枪杀和被刺刀刺死的。任何人由于惊慌奔跑或天黑以后在街上、小巷中行走观望,均有可能被杀。这种惩处甚至不需要有任何罪名。”[6]影片里中国军人身捆手榴弹,飞身去炸日军的坦克车并非是演绎的故事。1937年12月12日,原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朱赤旅长的勤务兵于富贵,在守卫雨花台阵地时候,看到朱赤将军中弹时,这位“小山东”一时情急,从战壕里站起身来叫道:“朱旅长受伤了!”日军的机枪一梭子弹扫过来,腿部连中了五六发子弹,顿时鲜血直流。“小山东”一时疼得受不了,喊着要“为国尽忠”,去炸它(日军的装甲车)个“王八冲子(山东人土语)”,央求战友们把他身上绑了八颗手榴弹,用鞋带串联起来,抬到路上(现雨花台烈士陵园内的“高座寺”门前的道路,原来是条土路,日军装甲车就是从这边开过来的)。随着一声巨响,一阵黑烟飘过,日军的一辆装甲车的履带被炸断,立即趴窝了,而这个十七岁的中国小兵把自己的身体炸得粉碎,英勇捐躯在杀敌战场上。这一真实的历史故事,与影片中炸坦克的镜头基本是一致的,既彰显了中国军人的抗击外敌的勇敢和大无畏的精神,又说明了当年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太差太落后,只好以命相拼。
  影片中日本军人到处强奸中国妇女的镜头并不夸张,而完全贴切于历史的事实。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至今还保存着这样一份国民政府的档案:“敌人(之日军)进占首都以后,除杀人、放火、掠夺之外,就是奸淫妇女,发泄兽欲。当敌人初来时候,只要看见妇女就拉,不管老少,更不问白天和夜里。因此,上自五六十岁,下至八九岁的女同胞,只要被敌人碰到,无一幸免。”[7]原南京鼓楼医院的詹姆斯·麦卡伦牧师在日记中写道:“强奸—强奸—又是强奸,我们计算了一夜至少有1000起,连白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如果有抵抗或者不答应的话,就用刺刀刺死,或者用枪打死。我们能够在一天内写上数百件。民众在绝境中呻吟着。”[8]
  为何影片中能够比较好的尊重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尽可能地如实反映这段人类的浩劫?其实,与影片制作方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提前做了功课,做了大量的调查和资料收集,并逐步引用到影片之中去是分不开的。剧组的两位副导演邵彬彬和李爽,曾经多次去过我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集历史资料,包括许多音像资料,对当时的街景、服饰、军人的徽章等,进行过详细的考证和了解。他们还向我们了解南京土话,特地向他们推荐了唱南京白局的演员,想不到影片从开头到结尾,都用了主人公书娟南京话的旁白,那柔柔的、细细的话语,成为整个影片的最大的亮点之一,相信随着该片在国内外的逐步上映,一定会让世界上无数的人欣赏和喜欢。
  二、张艺谋影片与严歌苓小说异同点透析
  张艺谋拍摄的故事影片《金陵十三钗》与严歌苓书写的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两者之间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又有哪些方面不同呢?
  (一)影片与小说的相同之处
  应该承认,张艺谋拍摄这部影片是以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为蓝本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影片编剧以严歌苓署名(两个编剧之一),更是尊重和保留了原小说中的许多情节。主要有:
  1.开头的相似之处。影片和小说的开头都是迅速切入南京大屠杀历史的主题,体现了开门见山的风格。都是从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黑暗降临到这座城市开篇。日军侵入南京城并疯狂屠杀,南京市民拼死逃命,一片混乱的局面。
  2.美国人在南京开办的教堂是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无论影片还是小说,在这一点是充分一致的,都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介绍和展示了在这里发生的善与恶、美与丑、人性与兽性碰撞的一个个片段。
  3.妓女们入场的交代是一致的。都是先翻墙
  头,后逼迫教堂管理者打开了大门。让她们这些在世俗看来是“脏兮兮”的女人进入并住进教堂圣地,即使在战争危及的情况下,也是教堂神甫们不得已而为之的。
  4.妓女们与教堂里唱经班的女孩子们开始的对立和分歧也是一致的。女孩子们嫌妓女们很脏,看不起她们,甚至不愿意提供教堂的厕所给她们使用,还为此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5.影片和小说中许多位主人公和配角的名字一样。如妓女赵玉墨、红菱、豆蔻、喃呢、玉笙(黑皮),唱经班的女孩孟书娟、徐小愚、苏菲、刘安娜,中国军人王浦生,教堂雇工陈乔治,等等。可以说,影片中基本保留和沿用了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及其姓名。
  6.小说中的一些场景被影片完全的照抄照搬了过去。例如,妓女豆蔻对小伤兵浦生由照料到生爱意,并且为了能给浦生弹奏四根弦的琵琶乐曲,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地跑出教堂,最后被日军抓住活活轮奸并被戳死,甚至连小说里的人物对话语言,豆蔻被绑在椅子上遭轮奸(有真实的历史照片)和怒骂等情形,两者基本一样。
  7.影片和小说中主人公的结局一样。不管是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还是严歌苓撰写的小说,两者在结局都是一个样的。即13个妓女顶替13个唱经班的少女们,去日本皇军处去参加新年圣诞晚会,实际是提供性服务。这一不寻常的举动,不仅使唱经班的少女们改变了对她们的看法,也改变了神甫乃至世人对妓女们的看法,这是影片和小说的高潮之处,也是精彩之处。此外,两者在唱经班的那批少女们成功地被转移出教堂,逃离了虎口和是非之地,相对地获得了安全方面,也是一致的。
  (二)影片与小说的不同之处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