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电影研究中的认知主义取向(上篇)(3)

时间:2015-10-20 11:46 点击:
电影经验个人层面的研究是目前电影与各学科交叉结合的中心领域,其研究方法存在两种趋势。以诺埃尔卡罗尔(NoelCarroll)为代表的理论家偏重用哲学分析来论述电影与观众的特殊关系,而另一些研究者则结合心理学、认
  电影经验个人层面的研究是目前电影与各学科交叉结合的中心领域,其研究方法存在两种趋势。以诺埃尔·卡罗尔(NoelCarroll)为代表的理论家偏重用哲学分析来论述电影与观众的特殊关系,而另一些研究者则结合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采用更为经验性的实证方法。如在探讨电影如何引起观众情绪的研究中,哲学家们经过严谨的论证分析,认为情绪是由于观众对叙事和角色的卷入而引起的,即观众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对片中角色的关心成为其情绪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观众的情绪反应植根于对片中角色所处情境的评估并与角色的意愿、期待等高度相关。在“电影、情绪和类型”一文中卡罗尔认为,“叙事电影的关注焦点是预先设定的,这些焦点同观众对所喜爱角色的预先态度一起,引起了观众的情感情绪体验”。(7)实验派则对这一结论或者说这种结论得出的方式抱怀疑态度,而他们更乐于采用实证研究所得的结果。格雷格·史密斯(GregMSmith)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个与卡罗尔完全不同的情绪诱发理论,认为电影所提供的情绪线索是观众情绪反应的来源,而非预先由叙事及角色来决定。(8)需要说明的是,结论的不同并不代表哲学分析与实证研究有根本上的分歧,二者均是从认知主义视角出发,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二十年关于个人层面的研究中,认知神经取向已逐渐占有显著地位。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它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引入了新的技术方法,而且为观影行为提供了更为直观的生物学证据。一项较为著名的实验是哈森(Hasson,2004)等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对人们观影时的脑神经活动一致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特定电影能诱发观众大量的脑部活动,并且这种脑神经活动在不同观众间具有一致性,即电影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操控性。(9)在此基础上,哈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对比了四段影像片段对观众脑神经活动的诱发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影片内容、剪辑和导演风格的不同,这种操控性在程度上亦有所差异。(10)(11)(12)希区柯克的影片《断魂枪声》(Bang!You'reDead)诱发了最高的同步性(65%),其次是莱昂内的《黄金三镖客》(TheGoodthebadandtheugly)的45%,《抑制热情》(CurbYourEnthusiasm)引起的同步率较低,为18%,而研究者拍摄的华盛顿公园自然场景只有不到5%的同步率,四段影像fMRI结果如图1。由此可见,对影像诱发的脑神经活动进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电影产品的吸引力。除此之外,Jacek等还发现,观众观影时的脑神经活动高低与大众评价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3)这些认知神经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电影的吸引力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评估,而且也为影片的创作与市场宣发带来新的探索,同时也丰富了电影理论。当然此处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并不涉及美学价值判断,也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影,较低的操控性也可能来自导演的创作意愿,如巴赞就反对蒙太奇对观众的控制,而崇尚长镜头带来的自然与真实。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