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孙悟空内心充满正义与果敢,但"你不过是一只普通的臭猴子而已",这种意识让他的心理防线渐渐崩溃,使他无法跨过自己心中的那座"五行山"。直到他在悬崖边上发力想要解开链索无果,晕厥过去后坠入海中,他曾经的自信刚强陡然消失,他已被彻底击溃,不仅是在与山妖的打斗上,更是在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博弈上。
三、自我救赎之英雄重生
电影前段,江流儿的父亲就曾对他说过,"齐天大圣是不会死的",而这句话也像一个符号贯穿了影片始终。当孙悟空沉入海底时,幻觉中,他看到江流儿手中的那个大圣玩偶,耳畔响起的也是描述他的戏文,"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此时,影片又将彳大闹天宫时的场景作为回忆重现荧幕,加之岸上猪八戒的那句"别忘了,你可是齐天大圣啊",这"一连串记忆的某种观念"让他幡然醒悟,心中那象征着正义与勇敢的火炬再次燃烧起来。
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角度讲,此刻孙悟空的自我无意识与意识发生了激烈碰撞,产生了"力比多'即心理能量。江流儿对他的崇拜信任,以及义无反顾帮助傻丫头回家的那份善良,加之山妖的为非作歹,唤起了孙悟空体内最初的无意识,他再次树立了自信,准确地说,唤起的是他勇于担当、匡扶正义的责任感,即使明白自己不如当年,却毅然与山妖一战到底,此时齐天大圣的英雄主义富有浪漫色彩,天生的反叛精神已幻化为主持正道的大义凛然,于是,猪八戒随行,两人共赴战场。
影片中的山妖头目混沌欲借童男童女之精华,炼制长生不老的仙药,傻丫头也在其中,孙悟空为救出这些孩子,便来到了混沌准备祭祀的地方。几个回合下来,虽然孙悟空并不占上风,但却依然坚持斗争,"力比多"帮助他逐渐摆脱了意识的束缚,重新强大起来。剧情继续发展,而结尾也是整部电影的髙潮,使其所要颂扬的核心精神得以升华。江流儿见大圣被混沌用巨石卡在了山洞洞口旁,便主动帮忙,不抛弃不放弃,那一句"跟你说好了,要一起走的"的朴实温情,何尝不是一种大爱,而这份爱的力量又进一步增加了孙悟空的"力比多",随即他温柔地说道:"傻瓜,你忘了,我是齐天大圣,我是不会死的。"我们暂且可以理解为这是劝戒江流儿迅速禽开的托词,但从大圣个人角度讲,或许,这也是他心理能量的再一次壮大,只有自己首先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放心依靠。
最后,当孙悟空徒手扒开石堆,看到了江流儿稚嫩的小手只挥动了一下便无力地悬在了半空时,他在极度悲哀与绝望中,在无意识与意识的极端冲突下,迸发出了强大的"力比多"。荣格认为,对立的两极间压力越大,产生的能量越大。此时,孙悟空腾空而起,点化山石为钢盔铁甲,从耳洞中提出金箍棒,心怀正义与爱的力量,一回合便置山妖混沌于万劫之地,真正的大圣归来了,光芒耀目。
《西游记》原著中,遇到孙悟空的唐僧已是自己的第十世,而那句"师父,等等我"也被孙悟空常常挂在嘴边,这里,电影借鉴原著人物设置,塑造了唐僧一世江流儿的形象,而"大圣,你们快点儿"也呼应了唐僧与孙悟空的师徒关系,应该说,孙悟空的英雄回归来是内外两方面的条件造就的,其中,外因是江流儿身上爱的力量对他的感召,帮他在意识产生后唤醒了其除恶行善的本性,重新找到了无意识的天然自我,并促使他在无意识与意识的激烈碰撞中产生了"力比多"。而更重要的是助他完成英雄重生的内因,当白龙飞上天的时候,孙悟空抬头望天自语道:"有一天,你要是够坚强,够勇敢,你就能驾驭它们。"实际上,在他心中一直对自己抱有正义与勇敢化身的期待,只是当这种无意识遭到破坏后,意识充斥着他的精神世界,使他曾短暂的一蹶不振,但当看到江流儿对身边的人不禽不弃的情感,以及勇敢斗争的行为,他被感化了,这种感化随即化作内心一股向上的力量,即"力比多",让蕴藏在他心底里的能量得以重新燃起,也正是因为他本性中正义的存在,才使他能够在最后得以爆发,真正回归到五百年前的齐天大圣,完成了自我救赎的精神涅槃。
结语
任何一个时代,都并不真正缺少英雄,只是有着不同的人格形态,但无论何种类型的英雄,也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社会对"英雄"的定义都不会禽开"爱与正义"这个评判标准,电影《大圣归来》便是形态的不同,不同国家或地区存在着多元的价值观,然而爱与正义却是全人类永恒追求的理想精神世界。可以说,对这一普世价值观的彰显,是《大圣归来》得以成功的关键,也是其票房魅力所在。
该片通过8年酝酿和3年制作,将动画形象孙悟空重新搬上银幕,在影片题材多样、价值观模糊的电影市场,《大圣归来》不仅在技术上达到了世界级水准,在情节叙述与主题营造上也赢得了同行与观众的认可,同时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贾磊磊认为,该片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的开采上,作了成功尝试。①应该承认,《大圣归来》对《西游记》灵感的吸收,在向经典表示敬意的同时,也在观众面前呈现了中国精神焕然一新的一面。
通过这样一部动画电影,我们也跟随英雄孙悟空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完成了一次内心世界的涅槃重生,感悟中国传统精神品格的魅力所在,这种灵魂洗礼,在当下人格多元的社会体系中,正如一面旗帜,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它都不会倒下,反而历久弥坚。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写下一句箴言--"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就是打不败他。"[3]的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齐天大圣已成为英雄的代名词,而英雄就是要凭借一颗勇敢正义的心,在偶尔失去自我的路上,永不言败,找回那个"从前的我",千帆过尽,勿忘初心。
【参考文献】
[1][2]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成穷,王作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7-8,7.
[3]海明威.老人与海[M].孙志礼,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宄出版社,201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