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电影创意是一个有机的链条,显现出生态均衡的运行轨迹。笔者认为,一般来看,电影创意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创意一样,体现于四个方面: 艺术创意,即指创作中对艺术元素、文化元素的充分融汇和多元利用。电影的艺术创意,体现于作为艺术电影制作的各个方面; 科技创意,是指在电影创制中,对各种科技元素的交融和吸纳,同时将科技思维融汇于艺术思维之中,成为艺术思维的有机构成; 经营创意,是指在影片创制的进程中对产业、市场和经营方面的考量和运作,包括成本核算、资金筹措、经费使用,以及市场拓展、后电影运营等; 管理创意,即指对影片整体和全过程的掌控与驾驭,以及科学管理理念指导下新思路的不断生成,包括对影片制作格局的掌控、各创制部门之间的协调.创制人员的聘任与调控等。 上述四个方面的创意,首先,是各有侧重的。具备某个方面特殊能力的人员往往特别侧重于自身熟悉的领域,推出独具特色的创意。其次,各类创意又不是孤立的,在更多的时候会相互联结、相互渗融和交叉运行,不存在孤立的和单纯某一方面的创意。正如英国学者贾斯汀·奥康诺所说:“每一种艺术形式本身都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产业。但是它们屡次涉及这样一种用法,通常不仅仅包括原初的生产者——音乐产业涉及到大量的参与者,包括作曲者、表演者、出版者、录音公司、分销商、赞助者、零售商、收藏协会等。”剧作、导演、摄影、表演等创作机构与人员,导演、剪辑、特技等与科技相关的人员,成本核算、资金运作、产品营销、受众拓展等机构人员,制片管理、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传播与交流等机构人员,都有可能成为影片创制的创意人,为影片创意作出贡献。他们既要专事自身的工作,同时又需兼顾各个方面,在进行某一方面的创意时还要适时融入另外方面的创意,使得创意的理念渗透于电影创制的各个方面。 第一,艺术创意是电影创制的核心。 电影创意者应对属于电影各个方面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十分熟悉,精通艺术创作的各种手法,不仅懂得电影创造的各种技艺和技巧,各种语言和形式,以及与电影密切相关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的基本语言和形式;还要具有更广博的文化知识,具有驾驭哲学、美学理论的能力,熟悉历史、民族、民俗、社会、伦理等各领域知识;又应具有敏锐的艺术感知能力,丰富的艺术想象能力,娴熟的把握艺术语言的能力,以及多元的艺术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创意,正是在长期和大量艺术实践基础上生成的。“在我看来,创意的生成有两个普通性原则最为重要,第一个原则,创意其实没有什么深奥的,不过是旧元素的新组合。第二个原则,要将就元素构建成新组合,主要依赖于以下这项能力,能洞悉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詹姆斯·韦伯·扬的看法道出了创意的关键。如何有利于电影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生产,如何有助于电影的广泛传播与大众接受,如何产生更大的经营性效益,是创意的基本目标。在艺术创意中,既要首先将作为艺术的各种电影元素予以淋漓尽致的呈现,将诸如音乐美术等相邻部类艺术元素及时融入,还要对属于文化层面的更广泛的元素实施有目的的采用,又要同时兼顾和考量与电影创制相关的科技元素的使用和进入。正是在这些方面,充分体现了创意在作为艺术的电影中的作用。其间,往往是一个不经意的突然萌生的想法,起到激活整体创作的作用。正是创意,赋予电影创作活力,打破了以往部门与部门之间、创作与运营之间、制作与营销之间的隔膜和分离,成为整体系统中的有机构成,以及整体链条中的一部分,为着统一的目标而创造性地工作。 第二,科技创意是电影创意的支撑。 科技因素的进入,对电影创制的影响不言而喻。借助科技而营造的各种奇观效应,可以满足观众的不同欲求。自数字技术出现以来,数字拍摄取代了胶片拍摄,非线性编辑系统、CG技术以及数字合成软件的出现,促使电影后期制作的效率不断提高,拍摄内容与题材的广度得到拓展。4K分辨率成像、IMAX银幕、3D立体投影以及多声道数字环绕立体声等技术,大大提升了电影视听效果。正是更多科技手段和科技因素的使用,增进了影片的清晰度,色彩的丰富性,声音的逼真性,甚至感官的体验性。科技的因素渗透于电影本体和电影制作的全过程,成为影片中创造人物、渲染情景、制造奇特景观的必要方式。在这样的制作中,科技因素作为电影艺术的有机构成,自然地、合理地成为人物行为和情境变幻的基本元素。 因此,电影创意者应在具有一定艺术创意能力的基础上,熟悉与电影制作相关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现代传媒技术等。而作为擅长科技创意的人员,更应对各种技术具有娴熟的把握和驾驭能力,在影片的色彩、光影、声响、画面、动作等方面的技术表现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同时还应具有科技思维能力,即将科技思维融入艺术思维之中,与业已属于艺术思维的形象思维、意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熔为一炉,形成有机的结合,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催生、化合与裂变的积极作用。 第三,经营创意是电影创制的拓展。 创意者应十分熟悉电影制作整体和每个环节的经营策略。既要善于筹资,又要精于成本核算,以既有的资金,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还要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在资金不稳定和不能及时到位、甚至资金链出现断裂之时,及时予以补救。经营创意还要在影片制作完毕,对如何实现营销的最佳效益,以及推进后电影运营中发挥作用。作为经营创意,应当充分研究社会各行业在营销方面的经验和举措,懂得如何借鉴社会各类产业中的经营手段和方式,有机地运用于电影经营中来,应当善于将那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因素,例如粉丝效应、网络营销、病毒式传播等具有市场效应的方式及时运用于电影经营,使得电影真正告别传统的单纯放映的历史,走向新的文化传播的时代。 第四,管理创意是电影创制的保障。 没有一个科学的和高效的管理核心,就难以保障影片创制的有序进行,更不会产生最优的影片。科学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创意。面对一个具有数百人和数十个机构、同时大多又是临时组合的企业,电影制片人与导演等核心群体,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管理创意是十分丰富的,在影片的创意与策划阶段,影片的整体构想与创意的生成;在影片的决策阶段,确认剧情建构与人物走向、影片基调与风格、主创人员的构成与聘任、制作费用的筹备及落实;在影片创制的运行阶段,对每个机构每一环节运作的监控和督导,对资金使用的检查与落实,对人员的掌控与使用;在影片制作的评估与验收阶段,对影片的整体评估,对社会不同人群接受状况的判断,对影片进入营销阶段宣传策略的制定,对后电影阶段继续生成效益的运作等等,均属于管理创意的范畴。 三 基于当代电影创制的特性,特别需要推出一批具有较强创意能力的人才。在我国,电影创作的总量不可谓不高,但质量上乘、拥有较大市场号召力的作品尚属凤毛麟角,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创意不够新颖和深刻。缺乏奇异的构想、别开生面的故事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已成为阻碍电影发展的瓶颈。更深层的原因,则在于缺少优秀的电影创意人。纵观电影市场,大凡获得较好口碑和较高票房的作品,均离不开优秀的创意,与拥有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创意人直接相关。一个上好的创意,往往决定着作品的成功与否,一位优秀的创意人,可以扭转制片企业的颓势,甚至拯救一个企业。加快培养优秀的电影创意人,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电影创意人应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与理论修养;其次,具有敏锐的感觉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善于打破既有的方式,探索更丰富的路径与方式和语言;又次,具有超人的创新能力,能够迅捷地对各种事象实现创新的可能作出反应,善于将各种散落于方方面面的元素加以有机的甚至是神奇的组合,使之成为具有新的意蕴的形象或情境;再次,具有多元的思维能力和方法。 一位优秀的电影创意者,至少应当在艺术创意、科技创意、经营创意、管理创意诸多领域的某个方面具备突出的创意能力,如果能在两个或更多方面具备创意能力,这位创意者就应属于相当卓越的人才,如果在上述四个方面均具有突出的创意能力,那么就应属于十分罕见的人才。在电影领域,一些当代著名导演或制片人应属于这样的人才。为了加快我国电影发展的步伐,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意人才。加快培养电影创意人,这也是加快我国电影发展的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