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构建培养电影创意人的平台,为其营造良好的环境。创意人是需要不断发现和培养的,他们往往隐于广大的人群之中,有的或许依靠自身的能力获得社会的认可,也有更多善于创意的人们可能因为缺乏伯乐的慧眼识珠,长期被湮没,或者因缺乏必要的培养机制,致使人才遭受夭折或遗弃。美国学者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指出:“要成为好点子源源不绝的创意人,养成惯于去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的思维,是最为重要的,而这种习惯毫无疑问是可以被培养的。”因此,为更多创意人的脱颖而出搭建一个利于被发现和利于成长的平台,以及创建有利于创意人脱颖而出的机制,使得创意人可以在更自由的环境中得到创意和创作的自由,是十分必要的。 应当建立竞争机制,使得创意人在竞争中得以激发活力,激活思维,驰骋想象,获得创作的更大自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作为物质生产的成果的大量产品均成为商品,而且作为智能和才华的呈现,大量创意的成果也具有价值,体现为商品。因此,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将创意纳入其间,有利于更多创意人的出现,以及更多创意成果的涌流。反之,在一个缺乏竞争的环境下,人们缺少竞争中利益的激励,同时缺乏竞争状态中亢奋的创造意识,是很难出现优异的创意成果的。人们在其创意活动中,凸显和创造出一个特别的灵感并不稀奇,困难的是如何持久地保持自身良好的创意能力和状态。持续提升创意能力的关键在于,要科学地训练自己的思维,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追寻有利于推出特别灵感的路径和方式,掌握某个领域创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应当理解、善待创意人,为创意人营造一种宽松的社会氛围。由于创意活动所具有的创新价值的不断生成,其活动更多呈现为个人化的与众不同的表现形态,因此大部分创意人均有着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以及特立独行的活动特点,甚至显现为某些缺失。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时会与社会传统文化或大众习俗相左,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因此往往为多数人们不理解,遭到较多非议和责难。作为电影管理者,应当十分熟悉各类创意者的个性特点,在创作活动中,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支持他们那些极具价值的创新性灵感,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给予合理的精神与物质奖酬,还要理解和宽容他们的某些个性特点,使创意人的积极能量发挥到最大;还应允许创意者出现一时的困顿或失误,鼓励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有时还需施以举措,善于抑制或化解他们由于个性张扬而对艺术创作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时,还应逐渐推出创意人独立的职业模式,使创意者拥有更大的群体,甚至成为一个创意者阶层,使他们的权益得到社会性保障。这是为创意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的最佳途径。 四 研究艺术创意,不仅应看到创意在电影创制中的核心作用,还须洞悉电影创意在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中具有的广泛意义。 电影创意与百年电影的持续发展相伴随,成熟于20世纪末以来创意产业的大潮之中。由于电影创意依赖更广泛的综合艺术与各门类文化的知识建构,同时又能够充分利用和融汇科学技术的因素,因而电影创意在实践中,一方面创建了大量创意的经验,为文化创意和艺术创意积累了丰富内容,另一方面,电影创意也为社会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做出贡献,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电影创意已在诸多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它所创造的不少范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为更多艺术或文化领域仿效和借鉴。 电影创意长期得益于诸多艺术样式的滋养,而今不仅回馈于各艺术样式,同时又促动各新兴艺术样式的生成和发展。电影曾经长期以文学为其母体,同时也较多借鉴戏剧等艺术样式中的元素,充分借助各艺术样式的形式和语言,增大电影的艺术精神含量。而今,电影作为一门业已成熟的艺术样式,以其丰富和多元的艺术魅力,为更多新兴艺术输送丰富的艺术元素与技术元素。多媒体艺术、网络艺术、手机艺术等新兴艺术的生成与发展,均得益于电影的直接影响。电影已作为上述艺术样式的母体艺术而显现出巨大的能量。 电影创意在当代创意产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是当代创意产业的支撑,电影艺术在其制作方式与技艺上,随时可以融入和利用科学技术。一个多世纪以来,任何科技的发现与发明,只要可行,均会十分及时地运用于电影的创制之中,成为科技与艺术的最佳融合。而今,电影更是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移动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等各种科技手段和方式,实现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更为奇特的景观的营造,对人们产生异乎寻常的吸引力。正是这种巨大的引力效应,不仅对电影,而且对其他艺术样式以及当代创意产业,均生成难以想象的魅力。 第一,电影创意具有很强的渗融性。 由于电影艺术具有视听一体、穿透力强、传播广泛、易于接受等特点,因而对其他相邻艺术有着很强的影响力,电影艺术在与其他艺术实现互渗的进程中,一方面可以及时吸纳相关艺术的特质与审美元素,同时又将自身的艺术特质融入其他艺术样式之中。电影创制广泛借鉴艺术之外的和相关文化领域、社会领域、科技领域的大量元素,使之成为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具开放性和适应性的艺术,其创意理念及其实践也具有很强的先进性。电影创意的开放性理念充分影响着其他艺术门类,使更多艺术样式广泛借鉴各种文化元素,持续提升自身的艺术表现力;电影创意的多元性理念促使其他艺术样式充分借助于科技的力量,营造更为诱人的奇观化效应;电影创意的经营性理念融入其他艺术样式,使更多艺术样式面对广阔的市场,拓展更大的空间。 第二,电影创意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电影创制活动无论是在艺术创意、科技创意、经营创意还是管理创意中,均呈现出十分积极的态势,在每一环节中融入浓郁的创意色彩,走在各相关艺术样式的前列,为更多新兴艺术样式带来直接影响。电视、动漫、游戏,以及新媒体艺术,大都是在电影创制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创意实践及其经验多为其他艺术活动所借鉴。不仅在剧本创意、导演、摄制、剪辑、制作等方面受益于电影创意,改变和完善自身的艺术特性,甚至直接引入电影的创意元素,为我所用。其运营模式也深受电影的影响。电影创制较早采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方式,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艺术创制管理、资金管理、营销与推广管理、后产品管理等熔为一炉,形成了虽然只是具有一个不大规模的企业格局,但却拥有全面的和先进形态的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为基础而形成的电影创意,对诸多新兴艺术样式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 第三,电影创意具有广泛的辐射性。 电影艺术在其艺术创意方面最为自由,能够促使信息量的快速增殖,以及艺术意蕴的深化。创意人善于利用电影特有的语言形式,以动态和形象的方式,深化对世界、人生和人的精神层面的表现,既可以极大地释放人的想象力,又能够自由地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持续地创造新的意蕴与意境,上升到更为丰盈和华彩的境界。电影艺术的创意理念及其运营方式,还在于毫不迟疑地推向市场,在市场的大潮中经受磨砺,同时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电影运营全面采用现代经济模式,具有了跨国、跨行业制作与运营的机制,以及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格局,及时将最能够体现人类创造力的营运模式融入电影的运营之中,成为所有艺术样式中,文化与经济实现一体化运作最为丰富和多样的艺术形式之一。电影创意在精神创新及其制作理念等方面的成功,产生了广泛的辐射效应,一些与艺术相关的审美活动领域,如会展、旅游、园林等,均通过对电影创意理念或手法的借鉴,大大提升了自身文化生产力水平。而在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比如教育、科技、体育等,甚至是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也可以汲取电影创意的理念,与之产生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高相关领域的文化品位,同时可以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与市场价值。 电影创意所拥有的强大的创新力和传播力,对社会各领域文化创意的展开与深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力倡导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社会相关产业实现深度融合的当下,人们更看到电影创意对更多产业和不同文化领域创意活动产生的巨大影响。电影创意与更多艺术门类和相关产业创意活动的不断深拓,将会带来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