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美。绘画的美在于色彩和构图,《荷花淀》的绘画美体现在风景图、劳动图、战斗图三幅美丽的画面上。风景图: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淀里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月色银白、小院洁净、雾水透明、微风徐来、荷花飘香,气氛祥和宁静,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优美迷人的月夜水乡风光。劳动图"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女人手巧心灵、勤劳能干,白洋淀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百姓甜蜜地生活、诗意地劳动,犹如居住在"洁白云彩上"的人间仙境。战斗图:"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密密层层"象征军民团结一心,"铜墙铁壁"暗示群众的伟大力量,"高高地挺出来"描摹了战士的飒爽英姿。此番描写,寓情于景,勾勒了一幅饱含浓郁情味的家乡保卫图。 音乐美。《荷花淀》的音乐美体现在张弛有度的节奏变化上。《荷花淀》全文的情节结构并不复杂,主要划分为"夫妻话别一探夫遇敌一顺利归来"三个部分,但其节奏分明呈现出"轻柔徐缓一紧张激烈一轻松愉快"的变化。话别的晚上,明月朗照,荷花飘香,水生嫂在如诗如画的明月夜一边编席,一边等丈夫回家,给人以淡雅、宁静的美感,仿佛在聆听一段轻柔优美的小夜曲。战斗的情形单从船桨的划水声便可略知一二:遇敌前,"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划水声轻柔徐缓、悦耳动听;看见鬼子时,"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哗哗",划水声急促有力,气氛一下子变得空前紧张;紧接着,清脆的枪声更是击出了节奏的最强拍,故事情节也随即发展至高潮。战斗结束了,气氛轻松了,节奏又舒缓了,他们有说有笑,有问有答,打捞着战利品。全文的节奏就是这样轻缓重急、交替变换、有张有弛,构成了节奏的流动美、音乐美。 情意美。《荷花淀》的情意美体现在顾家更保国的观念上。妻子说:"你走,我不拦你。"这话体现了水生嫂的深明大义,实则也饱含无限辛酸,意思是"我想拦你,但是我不拦你",家里有老有小要照顾,还有生产劳动要参加,但这是次要的,关键是你上前线随时有危险啊,你可千万要注意安全!水生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因为水生知道妻子柔弱的肩膀担负着千斤的担子,有家务、有生产,还要识字,而且时刻面临着被鬼子侵袭、扫荡的危险,所以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儿,他对妻子的命运也是充满牵挂,然而民族大义高于一切,舍小家,顾大家,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抗日故,二者皆可抛"。夫妻情深似海、情真意切,同时,对祖国、对人民更是深怀着真情和厚意。 四、戏剧之美 常规的戏剧解读一般从戏剧情节、结构和人物入手,探讨其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剧本与诗歌、散文、小说这些文学作品一样,也是鲜活的、充满生活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其中也充满丰富的审美因素,也可以进行审美解读。 例如,《窦娥冤》是一部表现元朝黑暗吏治下普通百姓的苦难和不幸的戏曲作品,主人公窦娥之所以如此打动人、震撼人,与她本身所具有的种种美好品质是分不开的。 人性美。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窦娥自身具有孝顺、善良的美好品德。她虽命运悲苦一三岁丧母,七岁别父,为抵债而被卖作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幸丈夫早逝,早已把"孝"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甘愿"忍苦今生修来世"。可是,天不遂人愿,无赖张驴儿父子打乱了她的平静生活。面对张驴儿的胁迫,窦娥对婆婆耐心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面对酷刑拷打,"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她宁死不屈,但为了保全婆婆的性命,又挺身而出,屈招认罪;在被押赴刑场时,为了不让婆婆伤心,又坚持走后街,"前街里走心有恨,后街里走心无憾"。 人格美。窦娥的人格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她决不屈从于流氓张驴儿的逼婚。窦娥虽然不幸丧偶、年轻守寡、服孝三年,但是,对于流氓恶棍违背自身意愿的、伤害做人尊严的逼婚,她则是义正词严、坚决抗拒,有力地维护了做人的尊严。二是她以人格的力量驱遣天地、驭使鬼神。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想象了窦娥的誓愿一一应验:"血減白练"是让窦娥的血不落在肮脏的地面,"六月飞雪"是让窦娥的尸体不暴露在肮脏的地上。"白练""白雪","白"是纯洁、清白、干净之意,不仅身体是清白的,灵魂同样是纯洁、干净的。窦娥以超人间的伟大力量、超现实的体验,展现了人格美。 人情美。窦娥所处的元代是吏治黑暗的时代,国家机器腐朽不堪,流氓恶棍横行霸道,百姓生活充满苦难。窦娥作为一个柔弱女子,却有情有义、情真意切,忠实于儒家的精神信仰,践行着孝顺公婆的道义。活着时,她对婆婆尽心侍奉;死后仍然对婆婆牵肠挂肚,托梦于父:,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也可瞑目。"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难得的婆媳关系,更是身为弱者的窦娥同情关照另一个弱者的人情美。 以上几个例子,旨在说明可以从审美的视角去解读文本,打破一贯以段落结构及体裁要素解读文本的做法。其实,文学文本蕴含的审美因素是难以穷尽的,只要我们用心挖掘,就会发现取之不尽的语文美育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