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ZG山水画笔墨体现着深厚的人文情致印迹,笔墨与人文情致印迹从山水画产生起就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山水画的发展应重笔墨,强调意趣,体现时代的人文精神。 【论文关键词】山水画;笔墨;人文情致 Humanity Temperament for the Ink Language of Landscape Paintings SONG Mei-mei Abstract :There are deep human imprinting in brush-and-ink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brush-and-ink and human imprinting are closely linked form the landscape painting . Afterwards,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painting should b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brush-and-ink, interest and stressed and embodies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Times. Key words :landscape painting; pen and ink; human twitters 山水画是人类对自然世界感悟与创造性的阐释。“天人合一”的ZG艺术精神使ZG山水画与人文精神紧密相连,山水画的笔墨与时代的人文印记成为山水画发展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一、山水画笔墨语言是人文精神的映射 笔墨决定着绘画意境的营造与画面气韵的生发,既是造型手段和符号,同时又具有独立的笔墨人文精神,构成山水画形式美和表现山水精神之美的最主要因素。宋代韩拙《山水纯全集》撰文:“夫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索之于未状之前,得之于仪则之后,默契造化,与道同机”。此亦说明绘画的全部技巧“本自心源,迹与心合”。古人在对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运用中总结出,皴、擦、点、染的笔墨技法,只是画家表达的基本语言技巧,更多的是画家的心性使然。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更迭、画者人生经历的差异,通过笔墨所表露的人文精神也随之不同。历代的画者以心运笔、以笔运墨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笔痕墨迹的人文迹象。正是这不同形态笔墨的人文迹象勾勒出生动而丰富ZG山水画的笔墨人文时空,对当代山水画无论从本体的发展或是人类精神的追求,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与探索。 二、山水画笔墨语言中人文情致的时代印迹 每个时代山水画的笔墨语言都有着与其相印的人文迹象。笔墨语言源于画者对客观自然的造化,与画者自身人文精神紧密相连的特性,使不同时代的笔墨的语言对应于不同时代画者对自然的认识,笔墨的这种人文性使不同时代画者的生活印迹“注入于目”、“化于心中”。《论语·雍也》中,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到深受“儒释道”文化影响的魏晋时代宗炳撰写的ZG最早的山水画理论《画山水序》中“澄怀味像、应目会心、畅神而已”等观点的提出,使山水画成为文人士大夫们“澄怀观道”的卧游对象,通过自然物象传递情怀和精神向往,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升到更高的文化层次。 从唐代李思训山水画的隽永奇伟、用笔遒劲、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富丽的金碧山水到吴道子的“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再到王维绘画中的笔墨,既不与李思训的笔法精细相像,也不与吴道子的笔力遒劲同形,而是依于自身的性情与体悟形成了一种抒发随意、寓情于景的人文情怀的笔墨风格。其笔下的线条变化丰富,神情洒脱,把眼中观到的自然万物之形,赋予神气、感情、意趣的心象感悟世界。 五代至两宋,山水画家在继承以往优秀传统笔墨的同时,把ZG山水画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成为山水画者绘画的主导,画面中物象的位置经营、笔墨的精工严谨体现了时代的人文气息。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熙为代表的三个不同的流派,建立了传统的山水画笔墨面貌。他们依据不同的自然造化对象,或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或设色浅淡,草木葱茏,墨韵雅致;或气象萧疏,烟林空旷来表达画者的人文精神,丰富了山水画笔墨人文精神的表现语言。 元代画家受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个体内在的自我的体现,从大自然中体悟到清逸、静淡、空远等意味抒写情怀、挥发逸气。文人的情致、精神气韵与笔墨的语言意境得到了充分的融合,艺术家主观心灵的意想在笔墨中得到了良好的展现。使山水画不仅在于描绘自然山水而在于自我人文精神的笔墨体现。笔墨语言的展现已超越表现具体的物象形态而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精神。如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在他绘画的笔墨语言上深受当时社会人文气息的影响,运用逸笔草草之态,抒写胸中逸气的笔墨语言,为山水画笔墨人文时空填写了浓重的印迹。 明代前期,画界就以崇尚南宋院体画与浙派画风为主,戴进、吴伟等人,继续完善了笔墨语言体系,更多的强调主观的审美感受。手法灵活多变,用笔挺拔苍劲,气格丰润,强调生活情趣;明代中期,吴门画派凸显,涌现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四大家,他们或写意水墨山水,自由挥洒,水墨淋漓。或工笔山水细致入微,灵活生动,他们接续了文人画的笔墨传统,有着典型的书卷气和“文人”趣味;董其昌倡导的山水画“南北宗论”,在认同“北宗”的同时,大力弘扬“南宗”的笔墨人文精神,把山水画的人文旨趣推向了极致,对于清代山水画坛影响巨大。清代时期的山水,无论是“遗民派”,还是“野逸派”,或是“仿古派”,虽然他们有的秉持前人的笔墨,有的秉持自由创新,绘画的风格与艺术想法各不相同,但都以董巨、元四家为崇尚,把文人的笔墨精到作为至上的艺术追求。民国至新ZG时期黄宾虹的出现,在于他上溯传统,立于现代,汲取其前人艺术精华,使笔墨有了更高的人文符号的意义,成为近代ZG山水画的集大成者。起伏跌宕的山水画发展史,实际上是笔墨的演变史,这些笔墨的各自特征,有其特定的时代人文印迹,画者涉猎的领域不同、文化背境的不同,必然画家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就各异,正是从对历史笔墨的研究中,深刻体悟到笔墨与人文紧紧相连。这是自然、人、精神的灵妙结合,是“天人合一”的生动体现。 三、笔墨人文情致印迹的渊源 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从其社会发展的历程看,与其社会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情感状态等诸因素息息相关。究其山水画笔墨人文印迹的渊源,笔者自认为以下三点为其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