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析《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二元对立的权欲观

时间:2016-04-25 09:49 点击:
【论文摘要】《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更堪称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政治及军事斗争为主的小说中,政治权欲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线 索。而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家中尤以曹操和刘备的权欲刻画最为丰富。两人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来实现
  【论文摘要】《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更堪称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之作。在这部政治及军事斗争为主的小说中,政治权欲是贯穿其中的重要线 索。而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家中尤以曹操和刘备的权欲刻画最为丰富。两人选择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权欲。概而言之,曹操的权欲思想的核心是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他不惜采用各种奸诈、残暴的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与他水火不容的另一位政治家刘备,则是通过大力推行仁义,施行 仁治,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权欲。本文试图通过对《三国演义》中权欲刻画最为丰富,并且截然对立的曹操与刘备的权欲观的分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三国演 义》的人物特点和思想内涵,提高我们解读文学经典的水平。
  【论文关键词】曹操;刘备;权欲;仁义
  “没有一部文学作品不是根据作家的某种意图去再现历史生活的”,作为一部传统的历史演义,政治斗争是小说的核心内容,政治权欲是贯穿小说的重 要线索。《三国演义》所塑造的诸多政治家中,尤以曹操和刘备的权欲刻画最为丰富。同时,我们不难发现二人同为政治家,却拥有截然对立的权欲观。因此,本文 试图以权欲为切入点来重新审视人物形象,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揭示两人为实现其政治权欲所走的不同道路。
  一、攻城与攻心
  对于想要称霸的诸侯来说,领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地,可以说是费尽心机,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首先,他抓住时机, 将落难的汉献帝接回自己的领地许昌,之后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发布诏令使各路诸侯互相残杀,相互削弱,等待两败俱伤之后收取“渔翁之利”。如原著第十四 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趁夜袭徐郡》先使用“二虎竟食”之计欲使刘备杀吕布,结果被刘备识破。于是,又使出“驱虎吞狼”之计,驱使刘备与袁术互相残杀,其用心之阴险可见一 斑。其次,他还巧立名目,让自己师出有名。曹操的父亲曹嵩和一家老小在路过徐州的时候被陶谦的手下杀害。曹操以报父仇之名,誓要攻破城池,洗荡徐州,将城 中百姓尽行屠戮。然而,当得知吕布偷袭自己的老巢兖州时,“操闻报,大惊曰:‘兖州有失,使吾无家可归矣,不可不亟图之!’郭嘉曰:‘主公正好卖个人情与 刘备,退军去复兖州。’操然之。实时答书与刘备,拔寨退兵”。常言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若曹操果真是去为父报仇,又怎么可能会与刘备卖个人情呢?名为 替父报仇,实则借机攻占徐州,其野心可见一斑。
  反观之刘备,他想取得领土的手段并非在于攻城,而是在于攻心。换言之,就是通过仁义来收服人心,从而将自己的领土扩张变得合情合理,甚至成为 众望所归。以徐州为例,曹操朝思暮想的渴望得到它。于是他以报复仇为名,攻打徐州。也正因为此,刘备才来徐州援助陶谦。陶谦以自己年老多病为由,想将徐州 让于刘备。而刘备则再三推辞,不肯接受。在刘备的推辞中反复强调的就是一个“义”字。他说,自己是因为“义”才来解救徐州的,而如果趁机占领徐州的话那就 是“大不义”。所以,他才一再推辞,不肯领徐州牧。陶谦临死之时第三次将徐州托付给他,他始终还是推辞。直到“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 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刘备方才答应坐领徐州。此时,刘备收获得不仅仅是徐州这座城池,整座徐州城的人心也被他尽收囊中。
  二、治人与仁治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