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在英语应用文能力培养中植入预制语块理论

时间:2016-05-09 11:14 点击:
[摘要]英语应用文写作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障碍,其主要原因是施教者对应用文的社会交际功能理论的匮乏,在教学实践中多依赖传统的结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依据国内最新的外二语应用文写作理论研究,本文突出了预制语块理论和结构潜势理论在英语应

  [摘要]英语应用文写作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障碍,其主要原因是施教者对应用文的社会交际功能理论的匮乏,在教学实践中多依赖传统的结果写作教学法和过程写作教学法。依据国内最新的外二语应用文写作理论研究,本文突出了预制语块理论和结构潜势理论在英语应用文写作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应用文 预制语块 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Davies(1988)提出对任何一种文体写作的分析要考虑四个方面:内容、体裁、句型和表达,即信息、结构、句子和用词。首先,对于英语应用文写作的交际内容,我们要了解常见的应用文包括公告、通知、备忘、摘要、简历、个人或商务信函、邮件和传真和合同等。其中,信函是最常用的应用文文体,从交际信息和内容的角度来看,信函既可用于私人也可用于公务等,包括:感谢(appreciation)、祝贺(congratulation)、道歉(apology)、询问(inquiry)、申请(application)、订购(order)和辞职等。书写信函可以完成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交际任务,这种交际价值对学生在英语写作的方面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动机。信函写作能力培养的重点是信函的格式、结构、语言表达的特点,文体与语气上的特征和术语行话的正确运用。 

  一、预制语块理论 

  在口语交际中,人们用句子来交流信息,虽然子千变万化,但是信息的表达方式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人们并非在很短的时间内用孤立、无序的单词来直接组成句子,而是依靠存储在大脑中一个一个相对固定的、由几个词组成的语块,这些词汇组块与特定的表达信息捆绑在一起,作为语言单位整体输出。在英语写作的能力培养中,我们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帮助语言学习者存储高效、使用的预制语块,在写作中有效组织这些语块成句,以达到表达的目的,它的优点在于:(1)表达能力强的基本功能句为语境表达铺好路;(2)根据词汇组块的规律, 提高写作的修改能力和语言质量;(3)应用词汇组块使得储存目标词更具有针对性。 

  Lewis(1993)提出学习者在学习语言时,并不是先单独地学习语法,而是学习语法化了的词汇,简单地说,语言学习者是先学习符合语法规范的、具有一个表达能力的词汇组合,并用它们构成自己表达含义的最小单位,在交流时根据语境的需要再进一步将这些预制的语块整合,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Nattinger& DeCaricco(1992)提出“形式与功能兼备的词汇组块”是语言输入或输出的基础。语言使用者往往从记忆库中直接提取并使用这些信息表达的语料,这些具有语法功能的大块句子组成材料在组句时减少了句法规则对表达的束缚,因此语言输出的效率、速度、准确度和有效度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Nation(2001)在解释ESL词汇学习时指出,词汇的不能在孤立地、单独地被学习后立即很好地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表达语言,因为词汇实际上是按照语法、语境等规律被限制的搭配中,有些词的语法功能较多或含义引申的较多,那么搭配就会多一些,相比较而言其他的一些词汇可能搭配的少一些。因此将词汇按着搭配原则串起来学习和应用,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Nation总结出“语言知识的掌握归根结底词汇搭配方知识的掌握。” 

  二、应用文教学材料的选择 

  对于应用文教学材料的选择,早在上世纪70年代Widdowson(1978)和Nunan(1988)都认为应该从语言的运用角度入手,选择的材料必须对语言学习者最有实际价值,尤其对目标语学习者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最有影响的材料,具体来说,教育者要调查实际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社会的发展需求语言学习者进行什么样的交际任务,学习者要掌握什么样的语言知识。这些材料未必是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但应该是是学习者实际需求中交流最频繁的,换言之,材料的选择要基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诉求。因此,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也算作是一种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特殊用途英语),施教者应依据语言学习者的“交际需要”和“交际目标”来选择教学材料。 

  三、体裁教学的讨论 

  过程体裁教学法(Badger & White 2000)整合了成果、过程和体裁三种培养思路,重新梳理了写作中语境、目的、语言和技巧等元素的搭配方式。语境、目的、语言指向了写作过程,关注点是输出的内容;技巧是指文章的体裁,着眼于输出的方式。社会环境往往可以给出具体的交际目的、内容范围和交际口吻,但需要具体的词汇、语法、篇章结构来完成。过程体裁教学法(陈春梅2014)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有助于情感因素,如激发写作动机、意识、兴趣、信心和成就感;实用性、适用性强的培养模式。R.V.White(1988)认为在使用范文进行教学时,学习者不应仅仅被定义为被动的模仿者,即“范文分析→范文模仿”的成果模式,而是尽量采用“交际实践→范文指导→交际实践”的实践模式,让学习者从交际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发现困难后寻求范文的指导,然后再进入交际实践。傅似逸(2002)在教学中总结出范文是应用文书直观样本,提供标准的格式与组织结构,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表现形式,对学生认知和操练有非常大的帮助。 

  四、信函的特点 

  Taylor & Shirley(1993)给出了比较严谨且条理性强的信函组织结构:引言(Introduction)、详情(De-tails)、应答(Response)、结语(Close)的顺序。格式上直观、清楚、完整、不失礼节,在内容上要突出逻辑性、条理性与层次感。用词要通俗、自然、简单和明了,同时符合交际领域的要求。信息技术、市场竞争、快节奏、高效率等社会环境让陈词滥调失去了应用的空间,大篇幅客套话代商务领中用得越来越少。商务信函的用词要简单和通用,避免生僻或冗长;句式要简练和清晰,句法准确严谨,注意拼写、人称、时态和标点符错误。商务信函偏爱平和委婉的措辞语气和口吻,避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口吻,但是若涉及质疑、纠纷、投诉、索赔等内容,语气上可以体现出委婉但不迁就,礼貌但不失原则,适当的语气有利于达成共识并促成问题的解决。对于学生来说,对外企等工作单位互通英文的信函用来咨询求职等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需求,在选词达意的时候要注意用语礼貌才能体现尊重,要有说服力令对方产生兴趣,同时要避免唐突。在写拒绝信函时要注重“体谅”的原则,令对方感到温暖,又能做到坚定立场,不失诚恳。在写信介绍自己时要注意表述清楚,严密不含糊,避免误解,用词朴实简单,避免含义不确定。同时,句子的结构连贯,多使用连词或短语,简单直接的句式,让信函一目了然。遵守一个段落围绕一个主题的原则,为了表达间接,做到单词不短语,短语不句子,短句不长句,避免重复和过度描述。 

  五、应用文教学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 

  应用文常见的教学问题包括:(a)过于重视理论,教学模式僵化,学生练习机会少;(b) 学生学习被动,主要依靠背诵和模仿,学习效率低,长期效果不明显;(c)教师的教学理论流于表面,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了解;(d)教学材料落后,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相应的解决办法有:(a)明确应用文的交际目的,选择合理的任务,切合学生的生活或工作实际;(b)培养教师对应用文教学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模式;(c)以输出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六、语类结构潜势理论 

  (Badge&White, 2000)总结,在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如果只注重写作产出,只关心培养学生对词、句和衔接手段的等应用,就会让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判断:写作能力取决于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做法对学生整体能力培养显得关心不足。反过来,若只注重过程培养实践,训练学生“写前、起草、修改、编辑”等写作能力,又会忽略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所以,一种更可取的英语写作教学的方法,尤其是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方法,即以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们的欢迎。Hasan(H & H,1985)谈到这个模式可以解决的三个问题:(a)某种应用问题的内容和框架的确定;(b)语言表达方式的确定;(c)修辞方法的确定。语类结构潜势理论有三个关键之处:(a)预测语篇结构成分、次数和顺序;(b)语类包含典型语篇成分和非典型语篇成分;(c)语类是由典型语篇成分来决定的。在教学实践中(Henry& Roseberry,1998),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可以在应用文写作教学得到很好的应用,但是,考虑到英语写作本身创造过程,往往会突破语篇的限制,因此这类教学法对于英语写作的初学者或文体相对固定的应用文教学有更加突出的应用性。 

  七、结语 

  预制语块理论和结构潜势理论在英语应用文写作培养中所起到的效度已经得到大量实证研究的证明,对于解决施教者和语言学习者互动活动矛盾方面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托,并对英语应用文培养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给予具体的指导。 

  【参考文献】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2]Nation,I.S.P.Learning Vocabulary in Another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Nattinger,James R.& DeCarrico,Jeanette 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4]Widdowson 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5]Nunan D.Syllabus Design[Z].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6]White R V.Academic Writing:Process and Product[A].Robinson P C.(ed).Academic Writing:Process and Product[C].(ELTDocuments:129)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British Council,1988. 

  [7]傅似逸.高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实验和构想[J].外语界,2002(03):65-70. 

  [8]陈春梅.基于过程体裁教学法的英语应用文写作实证研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6):124-128. 

  [9]Badger R.White G.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J].ELT Journal,2000,54(02):153-160. 

  [10]Halliday and Hasan.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 cial_Semiotic Perspective,Australia:Deakin University Press,1985. 

  [11]Henry,A.& Roseberry, R.L.An Evaluation of a Genre_based Approach to the Te aching of EAP ESP Writing,TESOL Quarterly,1998(01):147-15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