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谈李贽(3)

时间:2014-04-03 15:19 点击:
首先他把伦理纲常的顺序重新排列了一次,由原来的父子,朋友,夫妻的顺序换为夫妻,父子,朋友把夫妻关系变为最重要的首位。其次,从社会地位上来说,他主张妇女平等,针对当时的不平等现象,例如寡妇不允许改嫁,

  首先他把伦理纲常的顺序重新排列了一次,由原来的“父子,朋友,夫妻”的顺序换为“夫妻,父子,朋友”把夫妻关系变为最重要的首位。其次,从社会地位上来说,他主张妇女平等,针对当时的不平等现象,例如寡妇不允许改嫁,一夫多妻制度,以及溺婴行为都有深刻的批评和抨击。他用自己朴素的感情,对妇女的遭遇表达了深刻的同情,但是他并没有对“夫为妻纲”这一根本的纲常制度进行批判,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已经难能可贵了。

  五、结束语

  李贽的死是无可奈何的死,人死莫大于心死。他一生中没有做过大官,在他事业最顶峰的时候,他辞去了官职。曾一心学习道家,这抑制了儒学的骄奢之心,惩治了官场之污,他主张融合三教,他向往人格是以“真”为性命之人,抒情“真”性之人,他晚年在庵院中生活,但是没有受戒,也不做功,甚至不受到管理。他入世,但是也不结交他人,甚至远离自己的家人。恨他者一定是恨之入骨,爱他者也一定是喜之若狂。他被称作“狂禅教主”“异端”之最,但更是一个保守童心,不为世事所容的文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敢在旧体制下大胆批判,突破正统思想,冒天下之大不韪,但同时,他也有他自身的思想的短见和懦弱的地方。通过这个学期的课程的学习,对李贽的了解也越发深刻,他对伪道学的抨击是深刻的,除了论文中涉及的观点以外,还有他对“功利之心为人的内在要求”等大胆的思想,这是对当时儒学思想的病态和虚伪的深刻揭露,也是对权威和官宦的庇护下的腐败社会的不屑和无奈。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贽.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3]李贽.藏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4]李贽.出潭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张建业.李贽研究资料汇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6]张建业.李贽评传[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7]李贽著作选注小组.李贽著作选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