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孔墨之争浅析(2)

时间:2014-04-03 15:19 点击:
(二)对于鬼神的观念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很少提及鬼神,他所关心的只是现实的世界和人生,而对于是否有鬼神、对于死后是否有另一个世界,他都不予考虑,不去讨论[4]61。季路问事鬼神。子

  (二)对于鬼神的观念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孔子很少提及鬼神,他所关心的只是现实的世界和人生,而对于是否有鬼神、对于死后是否有另一个世界,他都不予考虑,不去讨论[4]61。“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这些都表明了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即要对鬼神敬而远之,专心致力于人道。

  相反,墨子的“明鬼”思想肯定了鬼神的意志。他引用了中国有史以来“见鬼之形,闻鬼之声”的诸多记载,来证明鬼神确实存在而非虚妄。但墨子对鬼神意志的肯定,也并非是上古野蛮时代对于鬼神的绝对信仰,而是将它作为检验人心、改良社会的一种方法,算是以古代的迷信思想来为世俗之人说法。

  二、道德观念上的区别

  (一)对于仁爱的观念

  儒墨两家都讲“仁爱”、“爱人”,都以“利人济世”为己任,但在方式上却有所区别。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在他看来,“仁”是君子所必备的品德。何谓“仁”?“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礼的规范才算是具备了“仁”的品德。又何谓“礼的规范”?孔子以为,就是周礼,即礼所制定的政治秩序。因此,儒家讲“仁爱”,其实是有亲疏尊卑之分的,这种“仁爱”,是有差等的,因人而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从此句可看出,孔子认为只有贵族才具有“仁”的品德,而普通的百姓不可能具备这一品德。这也从旁佐证了儒家的“仁爱”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一观点。“仁者爱人”,既然普通百姓都不具备“仁”的品德,又如何去爱人呢?所以,只有上位者才能以“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去爱人,且这种“爱”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向外推广的,根据远近亲属而有所区别。

  孔子时时强调等级秩序,是从国家统治者的角度去看待“仁爱”的,墨子则立足于整个社会,试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认为要“兼以易别”,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即爱不应有亲疏、厚薄的差别,而应该要做到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要“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墨子以为,只要能普遍实行“爱人若爱其身”,那就能达到一切“和调”[2]70。“仁”在墨子看来并非是对周礼的恢复,也不是出于主观动机的忠恕之道,而是以利人、利国为具体内容的,更注重行为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相比儒家鲜明的贵族立场,墨子所提出的“兼爱”思想更能反映出平民百姓想要消除上下贵贱等级之分的愿望。

  (二)对于义利的观念

  比较儒墨两家思想,最明显的区别便是儒家常说“仁义”,而墨家常说“爱利”。在上述对“仁爱”的分析中我们可知两家都讲爱人,只是在是否要分等级这一问题上有所分歧。而在义利问题上,儒家重“义”,而墨家重“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可见,在孔子看来,“义”与“利”是相互对立的,认为太重功利便无法达到仁义的境界。他将“利”看作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将“义”看作是君子才能达到的一种主观精神境界。而墨子却将“义”与“利”统一起来,他所谓的仁人义士绝不像儒家那样脱离实际利益而空讲仁爱,而是具体实行“义”的行为[3]37。在墨子看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才是“义”,是实际有利于国家百姓人民的行动所体现出来的。

  三、政治观念上的区别

  (一)对于治国的观念

  在治国理念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即以“德治”来统领政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可见孔子反对用法治刑罚的力量来统摄百姓,而希望由道德的教化使百姓具备羞耻之心,自觉从善。如何实现道德的教化?就要通过“礼”,用一系列的礼制标准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以达到以德治国的目的。其实在孔子整个的思想中,我们都能明显看他的政治立场,他始终都是从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出发来考虑问题的。

  而墨子在治国方针上主张“尚贤”,即崇尚德才兼备的人。“国有贤良之示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他认为选贤任能才是治理好国家的最根本要素,好的国君应该以鼓励、选拔和任用贤能之士为己任。但是墨子认为的贤者的才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取的,且不分出身的贵贱、血缘关系的亲疏。这与孔子所讲的天生具备仁德才能的君子是全然不同的。这也反映出墨家所代表的平民阶层要求平等、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参与国家管理的强烈愿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