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评日剧《父女七日变》差异与重复

时间:2014-04-09 15:55 点击:
[摘要]重复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段,往往起到强调的作用。日剧《父女七日变》讲述了一对父女灵魂互换又重新恢复自身的故事,剧中充满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重复现象。本文大胆借用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理论,将各种重复现象从表层维度归纳为两

  [摘要]“重复”历来被认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段,往往起到强调的作用。日剧《父女七日变》讲述了一对父女灵魂互换又重新恢复自身的故事,剧中充满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重复现象。本文大胆借用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理论,将各种重复现象从表层维度归纳为两种规模,从深层内涵划分为两种性质,并着重分析后一种“差异式的重复”。剧中重复存在着差异,差异之中又带有重复,这种米勒所谓的“异质共生关系”正是《父女七日变》魅力绽放的重要根源。

  [关键词]《父女七日变》;重复;差异;异质共生性

  自1992年日本电视剧《放课后》开启了灵魂交换的主题后,此类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其中,2007年的日剧《父女七日变》是近几年颇具特色的一部电视剧。该剧讲述了一对父女灵魂交换的故事:父亲川原恭一郎和上高中的女儿川原小梅关系紧张,小梅抵触父亲的管教好几年没有主动和父亲说话。正当两人关系陷入尴尬之际,一次电车事故打破了僵局。父女昏迷醒来后惊讶地发现两人互换了灵魂。为重新变回自身,父女两人一起克服若干次危机,从抵触到合作、从沟通到理解,他们不仅成功保卫了家庭,更在合作中加深理解。最终两人在为寻求解决换身问题的办法时又遭遇了一次意外摔崖事故(重复),奇迹再次发生(重复),两人醒来后发现灵魂又换了回来,各自恢复了自身,生活也仿佛恢复了原样(重复)。经历了两次灵魂置换,小梅对爸爸由反感重新转变为儿时的尊敬和热爱(重复),川原一家也重新美满和谐(重复)。该剧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重复”,包括画面、声音、人物、主题、情节以及场景的重复等。

  重复理论的集大成者美国学者希利斯·米勒曾说过:“一部像小说那样的长篇,不管它的读者属于哪一种类型,它的解读多半要通过重复以及由重复所产生的意义的鉴定来完成。”①米勒将种种重复现象在规模上划分为三类,更独创性地在性质上将其归为两种:相似性重复和差异性重复。其重复观理论同之于一贯的解构批评,强调差异性和异质共生性。米勒主要研究小说中的重复现象,本文则大胆借用其重复观中的相关理论,以各种“重复”现象为切入口,从表层和深层两个维度深入探寻和挖掘《父女七日变》的艺术魅力。

  表层现象——两种规模的“重复”

  米勒的重复观理论中将各种重复现象在规模上从小到大划分为三类,包括细小的言语类重复,较大规模的同一文本中主题、事件、人物、场景的重复以及跨文本中的互文式重复等。米勒对重复的研究是针对文学的,《父女七日变》是电视剧,电视剧与文学是既相交又存在巨大差异的两种艺术种类。电视剧中既包含文学因素,同时又包含画面、声音、舞蹈、绘画等其他重要因素,是一种综合艺术。本文结合电视剧的特点,将《父女七日变》中的各种重复现象在规模上分为两类。

  (一)小规模的重复

  这类重复包括画面、声音语言、事物等的重复。《父女七日变》中有部分重复的回忆画面,如父女俩共同回忆电车事故,父亲公司下属西野小姐回忆刚到新部门时父亲和她交谈的情景等,这些直接的重复画面有助于突出事件关键因素和理清前因后果。另外还有些画面多次出现,如父亲和小梅灵魂互换后一起洗澡的画面出现了四次:爸爸双眼被蒙住老老实实坐在浴缸里,小梅则气势汹汹地帮爸爸洗澡,因为小梅不愿让爸爸看到自己的身体。这一重复的画面颇具典型性:首先变身后洗澡的确是个非常现实而棘手的问题,该剧散发出真实的生活味道;同时作为父女俩共同完成的一项小任务,洗澡也是推进父女关系“破冰”的重要途径,既合理又合情。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