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迅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承传者,是现代文学、文化最成功的开拓者。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如何教好鲁迅作品,应值得每一个语文教师去认真研究。 关键词:鲁迅作品;教学方法;亲近鲁迅;研究鲁迅 鲁迅的思想博大渊深,其文章出神入化,共有数十篇小说、散文、诗歌、杂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重视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教学鲁迅作品呢? 1亲近鲁迅,还学生一个真实的鲁迅 抓好鲁迅作品教学,首先必须打破陈旧的思想桎梏,从鲁迅各个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鲁迅、走近鲁迅、亲近鲁迅,还学生一个真实的鲁迅。例如《社戏》这篇小说,文中的平桥村就是现代版的“世外桃源”,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群淳朴、可爱的孩子,如双喜、阿发、桂生等,他们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具有未被宗法礼教束缚的个性和未经封建思想毒化的人性。“夜航看戏”、“偷豆”等事件,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纯朴。这些作品充分继承了传统写人记事的长处,再现民俗,重温人情,呼唤童真,教学中把握好这一点,就会让学生接近鲁迅,理解鲁迅;让学生感到鲁迅并不神秘,进而对鲁迅作品产生学习兴趣。 2理解鲁迅、博览鲁迅其它作品 教好鲁迅作品,首先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中外历史知识,了解鲁迅生平、思想及创作道路,还要有一定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外国文学基础知识。讲鲁迅作品,不能就事论事,孤立地分析一篇文章,要看到这篇文章与其它一些文章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博览鲁迅其它与本文写作日期相近的、思想内容相似的书信、日记、回忆录等作品,即教师自己先要读懂鲁迅的作品、理解鲁迅的作品才能教好鲁迅作品。 3研究鲁迅,了解鲁迅作品艺术特色 3.1《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主题明确: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但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满口“仁义道德”的社会历史中,其本质却是“吃人”两字!彻底地批判了封建礼教,还表现了作者“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 狂人的形象具有两面性:“狂”与“不狂”。“狂”一方面在于他具有精神病人的特征,还在于他具有对传统和世俗反抗的本性;“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了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 3.2《野草》
《野草》是鲁迅“彷徨期”的作品。他用象征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人生和现实的思考。他直面现实的黑暗,又直面自己内心的痛苦。在艺术手法上,《野草》较多地吸取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派文学特点。在弥漫全书的彷徨情绪中,可以嗅出厨川白村“苦闷象征”的气味;在深刻精辟的哲理式格言中,可以找到尼采“箴言体”的身影;在对黑暗和罪恶的诅咒中,可以看到波德莱尔盛开的“恶之花”。《野草》的语言是精美的,意象是晦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