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陶渊明诗文中的“性”字研究(3)

时间:2014-04-17 15:28 点击: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浊酒、琴书伴其左右,成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琴书在忙碌的农耕时节或困顿的生活时期有时也暂且搁置起来,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咏

  纵观陶渊明的一生,浊酒、琴书伴其左右,成为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琴书在忙碌的农耕时节或困顿的生活时期有时也暂且搁置起来,“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咏贫士七首》其二)。但浊酒始终是伴随陶渊明一生的伴侣和朋友,酒不仅是诗人进入自然之境的渠道和途径,更重要的是“酒象征了政治不合作以及隐逸躬耕以保全独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权利”。⑨诗人言“性嗜酒”,实则是对独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权利的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这是诗人在后天的艰苦奋斗中逐渐摸索出的真理。

  《与子俨等疏》: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

  刚,源于《论语·公冶长篇》:“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⑩可见,“刚”与“欲”相对立,多欲多求之人,易为外物驱使。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引谢氏语:“能胜物之谓刚,故常伸于万物之上;为物掩之谓欲,故常屈于万物之下。”这里进一步阐明了“刚”是精神战胜物质的诱惑并最终凌驾于物质之上的结果;而“欲”正是精神被物质战胜并最终被外物所役使、所屈服的表现。孟子指出人性具有向善性,而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则需后天不断地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而人在世俗世界中生存,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要达到无欲则刚的人生境界是需要经历痛苦的曲折的磨炼过程,最终才能克服外物对心灵的侵蚀而进入到“刚”之境。“质性自然”多强调诗人天性中对于自由、独立的追求,“性刚才拙”则多强调诗人经历后天的外物诱惑仍不改初衷的美好本质,与杜甫的“老大意转拙”(《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意义相似。

  陶渊明生活在动荡、黑暗的易代之际,本着“任真”、“固穷”的本性,虽然思想上历经了百转千回的痛苦斗争和反省,行动上经历了曲折不平的艰苦奋斗,但自己依然选择走一条固穷守真的人生道路,绝不与黑暗的现实政治同流合污,从思想到实践上都贯彻了儒家的人性思想,这是独属于陶渊明的“性”。

  注释

  ①(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卷五十二[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②(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注疏·卷五[A]//十三经注疏[C].北京:中华书局,1982.本文引用此基本文献均依据此版本,以下不再一一注出.

  ③王瑶.陶渊明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38.

  ④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8:62,134,165.本文引用此基本文献均依据此版本,以下不再一一注出.

  ⑤(清)王先慎,撰.钟哲,点校.韩非子集解(上)[M].北京:中华书局,2007:22.

  ⑥(汉)刘向,撰.程祥,译著.说苑译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63.

  ⑦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469.

  ⑧陶渊明资料汇编(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5:366.

  ⑨邓小军.陶渊明《饮酒》诗作年考[J].晋阳学刊,2005(5):111.

  ⑩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卷五[A]//十三经注疏(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2:2473.

  [11](宋)朱熹,集注.简朝亮,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13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