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进行精神分析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追寻》一书的内容和普鲁斯特的现实经历,将逝去的时光与精神分析中有关客体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俄狄浦斯情结连接在一起。分析显示出普鲁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与其父-母-子的三元关系密切相关的。父亲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母亲对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对普鲁斯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通过书写,普鲁斯特最终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动的俄狄浦斯时刻。 关键词:普鲁斯特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 一.需要找回的时光 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寻逝去的时光》①的主角是一位未知姓名、未知年龄、在深夜中辗转反侧的旅人。小说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这与其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主人公的梦境,在梦境中不断地追寻,追寻那段早已逝去的时光。在小说的结尾,他发现了一个伟大的主题——时间,之后就开始了书的创作,开端与结尾遥相呼应。时间是已经失去了的,是需要被找回的,它是以梦为开端,以在清醒状态下找回失去的时间为结尾。而找回的标志是主人公在品味茶泡玛德莱娜小点心时突然涌起的感觉,一种他一直以来都模模糊糊的感觉,这时他方才发现,时间从未溜走,“只是无法用记忆和才智找到”。[7]180 这个有意识的记忆、才智、概念、逻辑所无法触及的东西,这个逝去的时光,可以被视为无法被符号化的东西。一个物(LaChose),可以说普鲁斯特所想要找回的、且已经丢失的就是与大他者(母亲)相连的客体,也是因为进入语言、符号化后而失去的客体。 从全书开篇的梦过渡到幼时盼望母亲睡前一吻的心情,再到结尾时重现的、代表母亲终于能上楼吻他的铃铛声,这是个重复,但是意义已经截然不同。如果说开篇他面对的是父亲的不算严的禁止造成的焦虑,那么在结尾他才发现铃声早已成为他生命的支点。 ……它就是此时此刻在德·盖尔芒特亲王府里响起的我父母送斯万先生出去的脚步声,宣布斯万先生终于走了、妈妈很快就能上楼来了的小铃铛尖厉、清脆、丁丁冬冬连绵不绝的金铁声,这些声音依然萦绕在我耳畔,它们虽然在过去那么遥远的位置上,我却听到了它们。 …… 贡布雷花园的铃声,那么遥远然而又在我的心里,我谛听这铃声的日子在我并不知晓为我所有的那个广阔领地里是一个基准点。[7]349-350 这些突然冒出的声音是登陆在拉康所说的实在界中的客体a,普鲁斯特终于部分地找到了失去的东西,属于实在(réel)的东西。 二.找回的客体
实在,拉康的其中一个定义是:“不再是一个客体的本质的客体,但是这个东西面对着所有话语的终止以及所有范畴的失败,它是最卓越的焦虑的客体。”[3]196在这部作品中,最重要的铃声是代表她母亲出现的铃声,也代表着与母亲融合的时刻,母亲作为不可能的客体,也就是从根本上丢失的客体,也就是一直以来追寻的客体。追寻逝去的时光,确切说是追寻不可能的客体丢失的那个时刻。丢失的客体造成去追寻这一客体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