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论李益的边塞诗(2)

时间:2014-05-06 15:21 点击:
2.情感沉重哀怨,情绪凄凉感伤 对战争好戍边将士的描写,如《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首诗重在表现三十万将士月夜思乡的情绪,画面辽阔深远,意境苍凉悲壮

  2.情感沉重哀怨,情绪凄凉感伤

  对战争好戍边将士的描写,如《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这首诗重在表现三十万将士月夜思乡的情绪,画面辽阔深远,意境苍凉悲壮,看成思乡怀人的千古绝唱。这也是从侧面对战争进行描写,表现出战争要胜利的艰难和戍边将士的艰苦。

  《邠宁春日》:“桃李年年上国新,风沙日日塞垣人。伤心更见庭前柳,忽有千条欲占春。”指出了邠宁无桃无李,唯有柳树独占春色。把边塞的春天和京都长安的春色相比较,更显出了边塞的荒芜和萧瑟,因此看见庭前的柳条,只有伤心。

  边塞的风光始终散发着感伤的气息,令人体味到深婉低沉的情绪。如《观回军三韵》:“行行上陇头,陇月暗悠悠。万里将军没,回旌陇戍秋。谁令呜咽水,重入故营流。”清乔亿《大历诗略》卷四评曰:“惨切。”陇水悠悠,陇月昏昏,人和马都走累了,行军万里的将军已经不在了,诗人把无声的哭泣,寄托于流水,在这荒凉的边塞,这陇头水的呜咽中也有征人的泪水吧?

  3.语言简洁凝练,韵味含蓄隽永,音律谐和高亢

  《回军行》:“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士卒哭龙荒”。这两句运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现出了将士们无限的愁怨和伤心的情感,使人不忍卒读。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这是诗人的喟叹,更是戍边将士对自己理想的喟叹,语言简洁洗练,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清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集》卷一四:“‘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言备边无人,句特含蕴”。高度的概括了这一联的内涵。

  三、结语

  中唐诗人李益不仅在作边塞诗方面,他在其它诗作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但成就最大的是边塞诗,他的边塞诗,善于运用凝练自然、色泽鲜明的语言,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的手法,和谐宛转的音律,抒发戍卒、思妇的哀怨和自身的失意心情,这就形成了他的慷慨悲凉的诗风。而又在富于变化的表现中不会显得格调单一,也为唐代诗歌的繁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范之麟.李益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郝润华辑校.胡大浚审订.李益诗歌集评[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3]赵亚锋.李益边塞诗浅析[J].语言文学研究,2010(5).

  [4]赵伟.诗思犹蕴大历风——论李益诗歌的情感体验特征[J].现代语文,2007(10).

  [5]张巍.李益边塞诗歌论稿[D].吉林大学,200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