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费文化对经典影视作品解构有三种方式:一是各阶层通过表达“话语权”对经典进行解构,二是信息化和读图时代的特征对传统经典的冲击所带来的解构,三是消费文化的心理驱使进行的解构。当方言的符号性质从方言本体脱离以后,方言逐渐成为特定阶级、特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定现代化水平的代表符号;方言所具有自身独特的发音方式,成为经典娱乐化的重要手段;方言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方言在对经典影视作品解构过程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方言;消费文化;经典;解构 课题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JK0293);宝鸡文理学院校级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K12124)。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经济带来的政治、文化全球化格局,文化成为继政治、经济之后又一个重要的权码,文化实力强弱逐渐在全球性话语权确立的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着文化的前进、文化实力的提升进一步强化了政治、经济的发展成果。文化的发展正在经历着内、外两个方面的催动,呈现出了多元化存在的态势。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文化,在这个双向促进的进程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一 消费文化的兴起代表着经济从自然向工业化的转变,在自然掌控社会劳动节奏的社会中,人们没有严格的休闲和工作的区分,一切依季节而定。在工业化进程中,机器掌控了社会劳动的节奏,使得休闲与工作有了制度性的区别。时间的保障使得休闲成为一种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性也得到了延展。休闲活动的方式、方法、观念、潮流等逐渐引领了文化发展的一个方面,渐次发展成为一种消费的文化。 文化消费从物质消费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前行,物质消费中文化消费的高附加彰显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从这个辩证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消费,可以将文化消费分为三个层次:文化主体的消费,是指消费以获得文化的享受和满足为主要的目的,这是从物质消费显性剥离出来的文化消费,比如看影视、听音乐、看文艺演出、看书等所获得的精神世界的享受和满足。文化元素的消费,是指消费以获得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某种实用功能,文化元素在消费时起到同类优选的决断作用,这是附加在物质消费上的文化消费,比如选择入住酒店,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时不同酒店包含的企业文化、服务品质、细节筹谋等的文化元素对于最终的决断起到决定性作用。文化审美的消费,是指某一物质消费对象包含了文化的因素,在这种物质的消费过程中将隐藏着某种文化的体验,消费者不同的文化审美心理将决定消费的水平、消费的过程和消费体验的差别,比如旅游消费、美食消费等。 当文艺成为一种消费品时,文艺从传统的殿堂走入寻常巷陌,文艺不再是上层社会阶层的专属,也不再是统统治阶级的载道工具,文艺开始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紧密结合,并表现出了日益世俗化、通俗化的倾向。“文艺消费逐渐成为了下层民众、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他们慰藉心灵、表达人生理念、审美文化诉求、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对抗上层社会的强势文化,争取自己应得文化权利的途径。”[1] 二 按照“经典”的解释(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影视经典应当是具有典范、权威性质的影视作品,应当代表一个时代的影视艺术成就、主流价值观和主流审美意识;应具备超越时空和非功利性质;应当是在受众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中产生巨大影响的优秀影视作品。一个经典的形成过程是需要政治与学术权力合力形成的,政治权力表现在话语权力上,处于强势政治地位的社会团体其审美倾向会以一种霸权的形式强行推广,话语权力是其实现的重要保障。学术权力表现在文艺作品的学术评论导向上,信奉经典往往和崇拜权威相伴随,权威的学术评价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成就的水准。当然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的建构。当社会文明的进程跨越到消费文化时代、大众话语权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而逐步强化时,经典的建构逐渐从权威、社会精英所掌控的单一化标准走向大众所崇尚的多元化标准。 全球生产方式的工业化、信息化转变,加快了生产、生活的节奏,伴随着都市人群工作中的紧张感、压力感的持续提升,追求休闲时光的放松、随性甚至叛逆的社会心理逐渐强化,文化中追求乌托邦式的精神元素日益消减,取而代之的是实用的、世俗的、娱乐的精神诉求。“在这种文化中,大众传媒的广泛渗透与消费主义的结盟,构成了中国当代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商品化社会规则驱动下,文学经典的神圣性与权威性被全部打碎,成为满足大众消费欲望和实用法则的一种对象。这就是文学经典在实用主义的消费文化背景下,难以逃脱被解构和边缘化的命运。”[2]
消费文化的强盛,逐渐凸显出其祛中心、祛权威的特征,经典影视作品的解构和去神圣化现象也随之泛漫。曾经的经典逐渐地被不加选择地变成消费品供人消遣、娱乐。从《大话西游》始,经典的四大名著不断被解构,从漫画、动画片到影视、图书,传统意义上的反封建、反压迫、社会道义、忠君爱国等精神世界的理想追求被消解,通过性格转变、角色转换、背景移植等方式再现了一群消费时代特有的社会心理、角色关系的符号消遣、娱乐着大众。除了四大名著,其他经典作品,如《白蛇传》《七仙女》《孔雀东南飞》《宝莲灯》《铡美案》等,曾经深入人心的故事、人物、情感被解构的面目全非,变成了小三、畸形爱恋、美色、权钱等当下流行元素的集合体,通过老故事、老人物的陌生化处理,增强了娱乐性、迎合了大众的猎奇心理,完成了消费文化氛围中的高点击率、高收视率的“经典”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