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电影表演的特殊性在于有技术因素的介入。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不仅仅对表演产生影响,它甚至参与到表演中。表演艺术与电影技术的相遇,从本质上看是表演中人与技术的相遇。技术现象学主要探究人与技术之间的基本关系,剖析技术对于人的影响,本文力图以技术现象学的视角和分析框架研究电影表演,研究人与技术的相遇、互动与融合。
【论文关键词】电影表演;技术现象学;人与技术
电影是19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技术性是其基本特征之一。电影表演与其他表演形态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有技术因素介入。梳理电影表演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电影表演中人的表演从来都是能始终保持人物形象的完整统一。另外,由于电影镜头是分别拍摄再组接在一起,拍摄时演员可能会离开角色实际活动的位置进行借位表演,也可能离开一同演出的对手进行无对象交流,这些都是电影表演的常态。
1927年后,无声电影开始逐渐没落,电影跨入有声时代。在有声电影制作的初始,录音技术十分简陋,为了避免杂音的干扰,影片只能在摄影棚内拍摄。拾音的麦克风是固定的并且灵敏度很低,演员在表演时活动范围受限,在说话时也必须小心翼翼,显得非常不自然。随着定向性麦克风的发明以及独立配音技术的出现,演员表演的局限性得到了解决,电影表演也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声音的加入对表演的重要影响在于它使演员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创作手段,改变了默片时期哑剧式的表演风格。当电影可以录制对白后,不需要演员依靠极为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传达情绪,也不再需要解说性的字幕来交代情节,演员的表演与化妆都呈现得更加真实自然。默片时期,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可以随时大声指挥演员,有声时期由于录音的需要,导演再也不能在拍摄时发号施令了。当电影进入有声时代之后,一些无声时期的演员因为缺少用语言塑造角色的能力,无法适应新的表演方式,逐渐被淘汰了,电影公司也开始转向百老汇寻求有丰富台词经验的演员。
在全面进入到数字化制作之前,电影特技以机械特技和光学特技为主,它们对表演有直接影响。机械特技包括诸如盔甲、血袋、塑胶模型、爆破器械等各类装置,这其中很多是直接安置在演员的身体上,演员既需要有持久的体力承受这些装置对身体的物理作用力,排除干扰;又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和特别的技巧克服反复演练所带来的激情消褪与反应迟钝。在做出动作时,演员既需要将注意力集中于角色塑造,又需要考虑与特技装置精确的配合,缺一不可。光学特技指在后期借助光学技巧印片设备制作电影特技效果的方法,它给演员带来了另一种的困难。光学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影像合成,成片画面中的某些东西在拍摄场景中并不存在,而是在后期制作时添加上去。因此演员在进行表演时没有真实的环境和道具可以依赖,他必须依靠想象力,对那些拍摄现场并不存在的画面元素做出相应的反应。当然此时的合成技术仍然存在很多缺陷,特技人员在影像合成上并不能随心所欲,合成效果的真实感也亟待提升。
二、电影表演与数字技术的相遇
数字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60与各种技术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们呈现出或冲突、或适应、或结合的状态。如果说早期的技术影响了表演,那么进入数字技术时代后,技术则完全参与到表演中。
一、前数字时代的电影表演
“电影刚刚出现时,只有戏剧表演这一种表演模式,而银幕表演的演变进化也就是打破传统舞台表演的过程”,⑴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摄影、剪辑、录音与特技这几个方面来探究电影技术与电影表演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