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电影研究中的认知主义取向(3)

时间:2015-11-13 09:36 点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二十年关于个人层面的研究中,认知神经取向已逐渐占有显著地位。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它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引入了新的技术方法,而且为观影行为提供了更为直观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二十年关于个人层面的研究中,认知神经取向已逐渐占有显著地位。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旨在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它不仅为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引入了新的技术方法,而且为观影行为提供了更为直观的生物学证据。一项较为著名的实验是哈森(Hasson,2004)等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技术对人们观影时的脑神经活动一致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特定电影能诱发观众大量的脑部活动,并且这种脑神经活动在不同观众间具有一致性,即电影确实具有某种程度的操控性。?在此基础上,哈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对比了四段影像片段对观众脑神经活动的诱发程度,结果表明,随着影片内容、剪辑和导演风格的不同,这种操控性在程度上亦有所差异。希区柯克的影片《断魂枪声》诱发了最高的同步性(65%),其次是莱昂内的《黄金三镖客》的45%,《抑制热情》引起的同步率较低,为18°%,而研究者拍摄的华盛顿公园自然场景只有不到5°%的同步率,四段影像fMR丨结果如图1。由此可见,对影像诱发的脑神经活动进行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电影产品的吸引力。除此之外,Jacek等还发现,观众观影时的脑神经活动高低与大众评价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些认知神经的研究成果不仅为电影的吸引力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评估,而且也为影片的创作与市场宣发带来新的探索,同时也丰富了电影理论。当然此处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并不涉及美学价值判断,也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电影,较低的操控性也可能来自导演的创作意愿,如巴赞就反对蒙太奇对观众的控制,而崇尚长镜头带来的自然与真实。
  图1.观看不同影片时观众大脑活动的一致性说明:图中A部分从左至右分别代表观众观看《断魂枪声》(上左《黄金三镖客》(上中《抑制热情》(上右)与华盛顿公园自然场景(右下)四段影像时的脑神经活动一致性的区域;图B部分以柱状图形式分别表示四段影像引起观众脑神经活动的一致性程度,依次为《断魂枪声》《黄金三镖客》《抑制热情》和自然场景。
  关于电影经验形成的超个人层面即社会文化的影响,_直以来是跨文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长久以来,文化差异多存在于对现象的描述中而未有证实。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根本性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人类认知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普遍性的、相似的,社会文化因素可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习惯、感情表达等方面,而并不从根本上影响我们个体或社会经验的获得方式。由此,不同文化认知方式的比较就成为认知心理学兴起后首先关注的重点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果。近些年几项有代表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的认知方式确实因文化影响而有所不同,如西方文化中人们的认知方式更倾向于"分析式",即比较习惯以种类、规则的方式来认识事物,而东方文化下,人们更关注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方式的不同为社会文化对电影经验的影响提供了心理学证据,同时为进一步探讨展开可能,比如这种认知方式的不同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观众对影片的叙事推理、角色卷入、价值判断等。但就电影领域本身来讲,目前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还鲜有出现,跨文化研究多数仍为对电影内容美学的分析,其阐释仍停留在较为理论的层面,未有实质性突破。而相关成果分散在心理学、社会学等的文化比较研究中,且多是关于认知行为、人格特点等的探讨,虽可作为电影研究的证据与出发点,但针对性较弱,因此,聚焦于电影经验社会文化层面的认知研究将是今后电影学亟待发展的一个方向。
  3.电影与社会文化
  电影的最大特点是"群众性",电影由于其商品属性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要求,因此比其他艺术更能够反映一个民族或时代的精神特征。相应地,有关社会、文化与时代问题也是电影研究中不可回避的课题。认知视角下电影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电影这一途径来揭示民族、社会、时代等的集体特征,从研究对象来讲,这与宏大理论有很大相似性,但二者在方法论上截然不同,后者是理论为先,自上而下阐释电影的意义,而前者则以客观对象为出发点,结合实证研究,自下而上得出结论。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认知主义与宏大理论并非无法相容,任何_种理论都不是全然封闭的,都有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虽然二者在研究理念上存在根本分歧,但并不妨碍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吸收对方有益成果,以完善或开拓自身。
  与前两个研究方向相比,电影与社会文化关系的认知研究起步较晚,发展也较为缓慢,同时因社会文化的探讨涉及范围较广,因素众多,对研究对象及方法的适宜性和操作性具有较高要求。目前此方向研究成果还多散落在社会经济、政策、媒介传播等研究中,而在电影认知研究中尚未形成具体的研究方向,应是此后的一大突破点。
  二、评价与展望
  电影认知主义是实证的,但不是实证主义的,正是这_特点赋予其蓬勃发展的巨大潜力。一方面,它的实证精神得以借助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方法优势和前沿成果,拓宽自己的研究视角和领域;另一方面,非实证主义的特点又使其能与众多艺术、人文、社会学科充分融合,取得丰富且新颖的研究成果。如之前在对情绪的探讨时曾提到实证研究与哲学分析两种趋势,虽然结果不尽相同,但二者并未针锋相对,而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认知主义从现实出发,吸收哲学的理论养料从而提出问题,证实或证伪。而哲学分析常对实证结果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以判断是否将其纳入已有的框架之内,从而将已有理论升华,产生量变或质变。二者的这种共生关系,也是当今认知主义与众多人文学科关系的典型形态。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