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散文文体特征与教学审识(2)

时间:2016-03-08 09:37 点击:
不管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还是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不管是对自然世界景和物的灵性透视,还是对社会生活中幽微心态的描述,都无不是作家的真切感悟。对散文文体的这种艺术品格和审美特质,从其艺术的表现上说,在解读

  不管是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还是以抒情为主的散文,不管是对自然世界景和物的灵性透视,还是对社会生活中幽微心态的描述,都无不是作家的真切感悟。对散文文体的这种艺术品格和审美特质,从其艺术的表现上说,在解读和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它所具有的两个鲜明特征。
  一是善于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才思,使散文文体构成富有感性因素,产生蓬勃的生机与活力。生活的氛围与美学的境界往往凝注为难舍难分、内蕴丰厚的艺术晶体,既具有立体的现实感,又充满生活化的艺术气息。如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采用交叉叠合的艺术营构,用光、声、色、味描述出了多姿多彩的冷雨图,多向汇集"大陆的冷雨""美国的冷雨""台湾的冷雨"等不同时空形态的生活断面。它们完全是作者日常熟见的周围的人和物所勾起的一串串萦思,但这一串串萦思并非人云亦云的陈腔滥调,而是字字珠玑,处处有诗一样的象征意蕴,读来耐人寻味,可说是一连串透露着深层感悟与灵性的"冷雨之境"。那清清爽爽、细细密密、柔婉亲切的"冷雨情韵",产生于"冷雨的感觉",是"冷雨打在树上和屋瓦上"的经历,全部的机心在于作者站立在"淋淋漓漓"的冷雨里,听那"料料峭峭""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的冷雨生息,体察入微地感悟冷雨的情姿、冷雨的灵魂。一次次听听那冷雨,带给作者思恋家乡的内心缠绵之情,一种难以表达的心冷和苦酸。于是,来自冷雨的自然图景与感情体验交融于一体,谱成了一曲"冷雨"的生命之歌,一份从自然图景中感悟出的生活启示。
  二是顺应情感自然流动的真实写作,使散文具有一种兴至意足的审美效应。凡高明的散文作家,其笔端无不始终追随着他的脚步与心灵,描摹情思,真实地记录他的情感和意念的律动。如林非的《千佛洞掠影》,作者的冲动是亢奋的,感情是强烈的:"那些浮动和旋转着种种色彩的绘画,闪耀和流露出种种神情的塑像,让人感到目眩、迷惑和惊讶。不知道有哪一种笑容,不知道有哪一种静穆的沉思,也不知道有哪一种悲哀的表情,带着黄沙,带着风暴,带着潺潺的清泉,永远留在人们的心里。"作者用意味深长的笔墨,将潜在的情绪和意识托出,使人思感无穷。那遍布字里行间、跃动的意念,有一股厚重充实、浸润筋骨的力量袭向读者的心灵,发掘着生活的真与伪、美与丑,诚切率真地和读者交流着心声。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可见,尽管散文描绘的人、事、景、物具有客观性,但是作者在选材、构思时,一切客观事物都必须经过作者主观世界的筛选和内化,从而赋予散文鲜明的个性色彩。可以说,个性美是散文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其艺术生命之所在。
  从散文解读来说,作品有无个性美,正是读者对散文特有的审美价值取向。在散文解读中,只要涉猎一下中外文学史上的散文佳作就会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蒙田以随笔式的散文闻名,他的散文题材异常广泛,内容非常庞杂,行文飘忽不定,时而叙述自己感觉中的"自我",时而描写自己所体验的人生,时而议论自己所理解的现实世界,时而又抒发起自己的思想情怀。看来漫不经心,然而恰恰是作家这种思想开放、充满个性的精神展现,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读者中产生了持久的启迪效应和审美效应。卢梭的《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至今被人称为最能体现作者才华和特点的散文代表作。作品中那些丰富的内心独白、精辟的哲理议论以及作者坎坷的经历、正义的申诉、真实的情感、崇高的品德,抒写得淋漓酣畅、自由洒脱。这既是作者个性的艺术展现,也是一部丰富的人生启示录。可见,不朽的散文作品都是人类心灵中充满艺术个性的独特审美感受和发现,是作家充满个性的情感剖白。散文文体的这种艺术品格和审美特质,是我们在散文解读和教学中需明确把握的。
  三、散文文体的散漫性特征
  我们在把握散文的"质"一即其艺术品格和审美特性的同时,还必须致力于散文的"体"一即其文体营构艺术和表现形式的解析。
  对散文的体式特征,泰戈尔在给他朋友的信中曾经说:"诗就像一条小河,格律就是小河的两岸,有了两岸的限制,小河才流得曲折,流得美。而散文就像涨大水时的沼泽,两岸被淹没了,一片散漫。"[6]这个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散文的体式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征,说明散文是一种"最自由的样式"。对散文体式的这种散漫特征,古往今来,不少人都做过论述。宋代散文大家苏試认为,散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7]。袁宏道曾经强调:散文的优势在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些都是对散文散漫、自由的文体艺术特征的精到概括。在散文解读和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散文散漫、自由的表现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可从以下几个基本层面来把握。
  一是散文文体的弹性。所谓"弹性",是指散文笔墨洒脱不羁、变化多端,行文无拘无束,具有对于各种体式、各种预期能够兼容并包的高度适应能力和博大"胸怀",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这种开放就是所谓的形散特征。"开放"不是散漫无章,而是说散文没有定格和模式,营构的是一种阔大的艺术空间和自由的艺术天地,追求和创造的是丰富多样、富有弹性的"形"。这种"形"除了不拘一格以外还有一层含义,就是以博大"胸怀",对各种文体的技巧兼容并包,只要意有所至,笔势所趋,往往不惜打破文体技巧的藩篱:借助小说的意识流、诗歌的意象转换和音律节奏、电影的蒙太奇组接技法、戏剧的对话、绘画的色彩、音乐的旋律等,从而与其他文体形式相互渗透,创造出鲜活的具有高层次价值的审美特征。优秀的散文在意象组合上,一般都注重意象审美空间的营造,特别是散文中的诸多意象群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作家心灵的映射,是根据作家情思的需要,在某种向心力指引下黏合形成的意象群体。如《荷塘月色》,作者描写了一组意象:"叶子""明珠""星星""美人""舞女的裙",这些意象看起来有点散乱,其实意象始发点是"荷塘"。作者以它为轴向外扩散辐射,依次滋生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一系列分意象。作者对意象的选取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构成了意象的张力联系。这种富有弹性和张力的描写,既勾画出荷花的形貌,又赋予其灵性,使之人格化。显然,作者运用笔墨伸缩自如,语气变化多样,展现了一个幻化多姿、富有弹性和立体感的荷塘妙境。这就是散文"弹性"的一种艺术表现。这种散漫、自由的弹性表现是"无形",而实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有形",是于"无形"中求"有形"。
  二是散文文体的密度。所谓密度,是指散文在一定的篇幅内,增强信息的艺术容量,满足读者对美感要求的艺术分量。分量愈重,密度自然就会愈大。散文的这种密度,具体表现在文字的精当、意象的繁复和结构的完密上,等等。文字的精当是指全篇文无废句,句无废字,每个字都能够发挥作用,达到字字珠玑的程度。意象的繁复并非是意象的随意堆叠,而是指它能构成复杂而灵动的意象群,表达丰厚的意蕴,引发读者广邈的联想和想象。结构的完密,是指通篇要有一个严谨的框架,或依定法而严整排列、连锁全篇,或无定法而纵横开阖、激荡成文,其构置驱遣匠心独运。
  如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无论在语段上还是在篇章里,都有奇词、丽句和佳构。"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勾画出山和小屋的形象姿态,使山和小屋脱去凡俗。"小屋点缀了山,似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显现小屋点缀山的静景的美,画出了"山上有了小屋"才有的生气和灵动的情调,使山光水色平添异彩,生机勃发。同时还写"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透视出小屋虚无缥渺的"空中"感。这些诗化的语言描述,构成了紧聚的密度,包涵量大,联想性强,一句便叠合多层意象。从整篇散文来看,不仅丽词佳句俯拾皆是,而且奇譬诡喻让人目不暇接。审视其"密度",可说是一个奇妙的文字"方阵"。一千多字的篇幅似乎是由许多颗珠玑串成,而整个空中楼阁的相关景物风貌,则似乎被倒映在由文字拼成的明镜里,而且作者在挥洒笔墨的过程中屡用排比,也是造成作品富有密度和韵味的一种手段。总之,其文字稠密一达到了字字珠玑的地步;其意象复杂一忠实于现代生活的丰富多彩;其意蕴丰盈一从纵面上增强了作品的厚度,从横面上扩展了内容的广度。
  散文文体所表现的审美意蕴应当给读者多维的审美体验,从各方面强化审美功能,从而提高散文文体的艺术分量。
  三是散文文体的节奏。凡是优秀的散文,不但讲究形式的节奏,而且讲究声音的节奏,从而使作品所展现的艺术审美空间更富有魅力。过去,人们认为只有诗歌和韵文可与音乐合一,产生视觉与听觉上的节奏感和律动美;散文则只能形成平面的艺术,没有什么节奏可言。其实,散文完全可以同时利用汉字的形与声,创造出抑扬顿挫、跌岩起伏的音乐节奏,并用以充分表现作者所要抒发的心情意绪。散文是不主常规、舒卷自如的文体,参差行文,旋律多变,自为佳美。散文的语调节奏美主要是指声调的抑扬顿挫,文句的长短整散,语流的疾徐曲直,以及它们的错杂相间,从而使作品的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我们看颜元叔的散文《荷塘风起》"那带刺的荷茎,纤细、修长、劲韧,撑住一顶荷叶,圆似斗笠,叶心是一个小盆地,向天空摊开,承受雨水,承受夜露,承受阳光!"作者对于雨中荷叶的这段精细描写可谓活灵活现,这显然得益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雕细琢的用词。"纤细""修长""劲韧""撑""摊"……这些词语的使用准确、贴切,使得整个描写生动、逼真,可见作者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精致。特别是"忽然一阵强风吹来,荷塘风起云涌,荷池霎时变了一番光景",作者笔下强风中的荷叶姿态挺拔,场面壮观,气势宏阔,极具荷塘风起的震撼力、冲击力和画面感。更别出心裁的是光与色的视觉处理恰到好处,阳光下耀眼的紫黄、深沉的碧黛交相辉映,共同渲染成一幅荷塘风起的动态画面。随即云淡风轻,一切又都归于平静,荷叶的动态之美和静谧之美也在作者生花的妙笔之下游刃有余地切换。读者仿佛也是忘我地全情投注,刹那间觉得天地都变小了,"阳光,荷叶,轻风与人,有那瞬间的多彩的神会"。光与色的视觉冲击,动与静的巧妙转换,将这份极具震撼的美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其中,作者有节奏地搭配长句短句,长句舒缓流利,短句短促严整,在散句中骈散相济,或奇或偶构成音节的参差错落,忽急忽徐的语调也使语气摇曳悠扬,产生一种复杂多变的节奏感。显然,这篇散文语词的精准运用,不仅使静止的文字顿时富有动感韵律,而且使作者那种疾徐悠深而满怀慨叹的神情表露无遗。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