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用韵十分讲究,即在诗句的末尾押韵,而且一般是单行不用韵,双行用韵。为的是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表现一种一致的情调,使诗韵与语言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窦老师正是深谙此道,所以朗读时,故意鼓励学生拉长字音和加重音量的方法来突出重点词及韵脚,从而使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韵律。 (2)精读,读中想象情境。 在精读中,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在意境中提升学生对诗人想要表达的意境的理解,在这样的语境氛围和情感中,诱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精读中感受到诗人创造中独特的意境。 (3)赏读,读中尽情表达。 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叶绍翁,我就是园主人,看看,你们来我这园子啊这么虚心这么用心,请你们好好地告诉告诉我,把你游园的过程讲给我这园主人听听,请你们把这四句,因为你是叶绍翁,那么我更希望你更能够像叶绍翁那样像刚才那样避重就深,还像刚才那样模仿、创造、超越了陆游的那个“遮”。所以加上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表达吧。 (课件出示) “园主人啊,我!” 生:园主人啊,我穿着木屐鞋,小心翼翼地来到了你的园子,不小心踩了你的苍苔,我轻轻地敲敲你的柴扉,可是敲了好久也不见你来开门。满园的春色全部被关起来了,突然我看见了一枝红杏,它的生命力十分的顽强,从墙上面钻出来,我非常高兴。其实那园里的春色我心里早就明白了。 师:你已经感受到了,一枝红杏因何来,只因墙外有郎才。春色满园你还想看,柴门就为你打开。所以我的朋友,你热爱我的红杏,我这一枝的特别让你想象那份春色满园。刚才,让杏花和你们说话,这红杏和这花草真的会说话吗?叶绍翁和园主人真的能对话吗?那为什么我们就感受的那么多?想到了那么多?全在于我们——想的。看来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想象园子怎么热烈,园子就怎么热烈;想象园子怎么热闹,园子就怎么——热闹。这些都源于那一枝红杏。所以就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但闹中我们却突然的发现——园还是那座园,压根我们就没进去过。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心里想的。突然我明白了,心有多大,园子就有多大。一切都还是全凭于我们的心啊!那就让我们静静地轻轻地回去,把我们所感受到的,深深地留在我们的心中吧!(音乐) 窦老师和生齐读整首诗。 学生在理解朗读过程中,形象思维开始活动,但活动得不够充分,头脑中的“视像”还不够鲜明。为了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活动起来,教师应带领学生做好形象的分析。所谓形象的分析主要是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这是诗歌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善在地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并继之以表情朗读直至成诵。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朗读教学有一个从机械朗读到理解朗读到表情朗读的过程;这过程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总是伴随着讲解的活动(包括教师的启发、提问、解说,学生的答问、讨论)一起进行的。教师要善于以朗读带动讲解,以讲解促进朗读,避免单一的说教——所谓“读读讲讲”,其实质如此。 (责任编辑舒丹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