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童年”,对于儿童来说是使他(她)回到应该属于他(她)的天地,而绝不是在童年的窝里冬眠。生活的确需要去奋斗,要“有所取”,可是生活是人生的过程,如果失去了过程中的乐趣,不是去做生活的主人,而是沦为生活的奴隶,这样的生活必不是成人们所追求的,肯定也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把童年还给孩子,就像把天空还给白云,把草原还给牛羊,把星星还给夜空,把歌唱还给小鸟,让孩子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正如电影中“游戏”——把残酷当作游戏。对成人,则是要给成人一个从头再来的机会,像片中的父亲一样为呵护孩子纯洁的心灵不惜牺牲自己。即便结局是在一种温暖中我们无法抑制的泪水,但似乎这种牺牲更有深层上的意义,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有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这正是爱的力量。因为父亲的呵护,在儿子乔舒亚的心目中,生活一直是那样纯真和美丽,他甚至以为真的赢得了一辆真正的坦克,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却不知道父亲已经永远离他而去。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我们更能深刻地看清人性关怀和人文道德的真谛。这也是影片让我们为之感动的真谛。 三、结语 当我们看到《美丽人生》中的父亲最后一次迈着滑稽的步伐在儿子的视野中消失的时候,那消失在浓雾弥散的深蓝色光影中的背影,让笔者体会到一种含着眼泪的微笑。欢笑和泪水构筑起的感动,便是对美丽人生的最高礼赞吧。快乐的王子让美丽的公主得到了幸福。伟大的父爱让孩子收获了一生的幸福。这便是从感动中走出来的最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彭富春.哲学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意]罗伯特·贝尼尼.演绎美丽人生[J].劲流,编译.世界文化,1999(05). [作者简介]刘文超(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教育学院外语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