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灵感是认识世界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灵感的特征及其本质,来探析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和如何获取灵感,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灵感特征的分析,以此来探索在文学创作中,认识灵感特征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对灵感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来论证灵感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四部分是通过前三部分的探析,详尽地论述了应该如何敏感地发现灵感,如何把握灵感,以此来完成一次完美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灵感;文学创作;内驱力 1.前言 灵感作为文学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精神现象,已被广大文学家所重视。“兴来落笔如风雨”,灵感就正如倾盆大雨过后而来的丰沛的甘霖浸润干涸已久的土壤。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用“灵感”来表达我们经历的生活体验或感受,就有一种“柳暗花明”、“茅塞顿开”的感觉。但是“灵感”作为人类思维的璀璨之花,上下五千年以来,由于人们对主客观认识的局限性,认为灵感是上帝偶尔的恩赐,只有天才们才拥有,与平常百姓总是擦肩而过,从不光顾其大脑。 经现代研究发现,其实灵感也关顾了平凡人的大脑,只是因为我们平常人没有一定的文学积累和文学素养,所以难以很好的挖掘运用灵感。在我国,把灵感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因此,研究灵感的本质及其特征,探索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探析如何获取灵感,对于灵感课题的研究和文学家们能更好的运用灵感进行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就从灵感的本质及其特征,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有效的获取灵感,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2.灵感的概述 2.1灵感的内涵 灵感即灵气、顿悟,指不用平常的感官而能使各种精神互通,或指无意间突然闪现在脑海中的一种神妙能力,也指作家因世间万物或自身情绪所引起的创作动力,同时,还可以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通过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而突然关顾人们脑海中的一种创造力。“灵感”这一术语,在我国古代文论中并没有出现过,但是有与之相近的词,如“灵气”、“天机”等,这都是指灵感,同时也证实了“灵感”在我国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的时间不长。 2.2灵感的特征 2.2.1突发性与强烈性 灵感到来之前是没有任何痕迹的,它总是突如其来,不期而遇,它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不来,都是我们事先不可预知的,即灵感的到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灵感光顾作家的灵魂时,就会有“意精神王(旺),佳句纵横,若不可遇,宛若神助”[1]的感觉,汤显祖曾经说:“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2]。刘熙载曾云:“天机之发,不可思议”[3]。这都论证了灵感的突发性,是不可预知的。灵感突然而至,伴随着的另一特征就是强烈性,这时作家就会处于一种非常紧张、集中的状态之中,通常会出现“忘物及忘我”的状态,也就达到了主客体的高度统一。 2.2.2短暂性与模糊性 灵感的到来会因创作者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所持续的时间也不同,经验告诉我们一般都很短暂,就像夜晚美丽的昙花一现,如果不能及时捕捉住灵感,一旦消失,就难以再现,灵感带有短暂性的同时,也伴随着模糊性,灵感停留在脑中的时间不长,如果不及时用笔将其记下,而后要来回想当时的灵感是怎样的,就有点不可能了。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梦中获得“灵感”而作《忽必烈汗》,醒来后本想一气呵成,巧的是中途有人找他谈话,他便出去了,等他回来再写时,他再也没有当时的那种灵感了,也就没有下笔如有神般的感觉了,所以灵感具有短暂性和模糊性。 2.2.3专注性和独创性
前面谈到灵感具有强烈性,当作家达到忘我及忘物的状态时,就会进入一种高度集中、忘乎所以的创作之中,此时,是作家进入创作高潮的最好体现,更是作家专注于对象的结果。作家专注于创作的同时,体现出灵感还具有独自创作性。别林斯基这样说过:“两个人可能在一件制定的工作上面不谋而合,但在创作上决不可能如此。因为如果一个灵感不会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两次,那么,同一个灵感更不会在两个人身上发生。这便是创作世界为什么这样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缘故。”[4]这句话充分证明了灵感具有自我独创性,如果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越多,那么灵感的到来就会越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