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灵感的实质 千百年来,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美学家等对灵感进行了探索和猜测,古希腊时期的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认为灵感是上帝的恩赐、是神的产物。因此,他们认为灵感的实质有两个:第一,神赐说,认为灵感是神赏赐给人们的,屠格涅夫称作是“神的昵近”,普希金也认为灵感是“缪斯的恩宠”;第二,不可知论,它认为灵感恍惚莫测,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研讨发现,以上两种观点都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中。感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呢,下面我将从心理学和神经学的角度来分析灵感的实质。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即心理现象论,认为灵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作家在创作中不辞辛劳,由于大脑的长期作用而出现一定的疲倦,因此思维就被阻塞,从而使作家的创作灵感沉睡,以至在创作过程中出现困难,难以下笔。但是,作家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自己,以此来转移对作品的高度注意力,在一定的刺激之下就会诱导作家再次文思泉涌,思路畅通无阻。因此,灵感并不是神的恩赐,也不是屠格涅夫的“神的昵近”,它是具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心理现象。 其次,从神经学的角度来分析,灵感是作家大脑中各种神经的突然相通。在日常生活中,作家累积了大量的知识和素材以及丰富多彩的经验,由于外界某种事物或情绪的触动就产生了的一种下笔如有神的“灵感”现象。人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系统,每天都在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有些能被人们的神经所感知,简称显意识,而另外一些则会隐藏在人脑的隐蔽处,即潜意识。人是世界的一部分,在某种刺激之下,大脑内的各种显意识和潜意识都会不停的涌现出来,自然相通,也就产生了神秘而宝贵的灵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就出现了。 4.灵感对文学创作的作用 首先,灵感使作家在创作时才思敏捷、茅塞顿开、柳暗花明,开启创作的思维。平常的疑惑在这时就迎刃而解了,此时也就文思泉涌、笔不停挥。作为内驱力的灵感,驱使作者的灵魂,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便是在一天之内通过两次灵感的迸发而完成佳作的。上半天灵感突然光顾他的灵魂,便写下了长诗的前半部分,到晚上即将就寝时,写诗的意趣再次迸发,郭沫若当时就不能自已,拿起笔便写下了《凤凰涅槃》的后半部分,这样一部巨作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了。 其次,灵感能激发作家的创作才情,文学创作需要才情,灵感则是激发才情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是作家的想象力高度集中迸发后的硕果,灵感的突然而至,会将作家各种心理能力都调动起来,激发出丰富的想象力,牢固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感受力,使之发挥作家的创作情感。在实践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平时又加强对文学素养的培养,当灵感到来后,作家内心的各种知识与素养都会集结起来,一处迸发、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作出一篇满意之作。具体来说,作为内驱力的灵感,就如化学中的催化剂一样,促使和开通作家的写作之路,将作家的思维引向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最后,由于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和文学素养都不相同,以此带来匠心独运的艺术表现,进入最佳的创作状态。哲学家常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对于我们思维独立的人来说,就更没有两种相同的思维了,也就给作家带来了独特的艺术表现,使之进入最佳的创作状态,创作出让读者惊叹的伟大作品。果戈里曾经对自己突然而至的灵感描述到:我感觉到,我脑子里的思想像一窝受惊的小蜜蜂似的蠕动起来,我的想象力越来越敏锐。哦,这是多么快乐呀!我懒洋洋保存在脑子里的材料,忽然如此雄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全身都感到一种甜蜜的战栗,于是我忘掉一切,突然使我进入我久违的那个世界[5]。因此,文学创作中的内驱力对于创作家是多么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获取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