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有80后主体均受到了父亲规则的影响,欲求无法得以实现。那么对于影片中的80后主体来说,欲求是什么?父亲的规则又是什么?追求爱情的要求减去完整人生的需求,得到的正是获得成功的欲求,而这个欲求无法得以实现。换句话说,80后主体想要通过追求爱情来获得完整人生,然而即便拥有爱情,这个80后主体的追求仍然不能停止,他还必须继续追求成功,但是他却无法获得成功。这里的成功又指的是什么呢?其内核实际上就是金钱、地位、体面。那么这种成功为什么无法实现呢?因为这种成功的标准是更多金钱、更高地位、更光鲜体面,而这种标准就是父亲的规则。因此受制于父亲的规则,这种成功是无法实现的。
影片中,男主角尽管得到了出国工作的机会,但是发展并不顺利,住小房挤地铁,感情坎坷。女主角申请留学再三失败,影片没有展示她的事业,而是通过展示她要和一上市公司CEO举行风光的婚礼来暗示她事业不成功。就连配角们在后学生时代也是失败的。男同学龚兵在农研所工作,男同学王尔德则在执法大队,常人看来这都是正常职业,但是对于影片中的80后主体来说,这是失败的,影片也毫不掩饰地描述这种失败:新郎不愿与龚兵握手,当龚兵拿出作为新婚礼物的蜂蜜时,新郎做出了鄙视的表情;当王尔德说自己在执法大队工作,新郎则带着鄙夷口气说:"那不还是城管嘛?"影片中,从事平常工作,没有高收入的事业,就是失败的。面对更多金钱、更高地位、更光鲜体面的成功标准,所有80后主体都是失败的。男主角在纽约的工作尽管没能带来大车大房,但是这样一份安定的白领工作在很多人看来算不上失败,但是面对影片中的成功标准,这个80后必然是失败的,影片也毫不吝啬镜头,把男主角的生活描绘成一败涂地。
对于影片中的80后主体来说"在要求从需要那里分离出来的地方欲求开始成形",意味着他想要通过追求爱情来获得完整人生,然而即便拥有爱情,得到了所谓的完整人生,在用更多金钱、更高地位衡量成功的标准下他也无法获得成功。完整的人生或者爱情变成80后主体追求爱情这一要求的幌子,因为在爱情之后他欲求的是成功。无论是爱情失败,还是以婚姻收场,这都不重要,因为这里爱情作为完整人生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成功的欲求这座大山下已经苟延残喘,被80后主体抛之脑后,剩下的只有想要拥有更多金钱、更高地位、更光鲜体面的这一"欲求",而它是永远无法满足的。
四、结语
本文中,笔者从精神分析角度来剖析《同桌的你》这一文本,从而论证影片中的80后主体从学生时代到后学生时代经历了要求爱情到欲求成功却不满的转变。青春怀旧电影这几年在国内大行其道,似乎变成了保证票房的类型片。通过研究这些电影对其主人公的展示,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大众文化中这个主人公的主体内涵。只有通过对青春怀旧电影这个重要研究主题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梳理,我们才能对青春主体这个大众文化要素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2013年第23周(6.3-6.9)电影票房[N].电影报,2013-06-14.
[2]2014年1-6月全国电影票房统计[EB/OL].国家广电总局,http://www.saft.gov.cn/articles/2014/07/18/20140718163716930032.html,2014-08-02.
[3]2014年第52周(12.22-12.28)电影票房[N].电影报,2015-01-02.
[4]HomerSean.JacquesLacan[M].NewYorkIRout-ledge,2005:85.
[5]McdougallJoyce.TheatersoftheMind:IllusionandTruthonthePsychoanalyticStageM].NewYorkIBrunner/Mazel,991.
[6]JeanLaplanche,JBPontalis.TheLanguageofPsychoanalysisM].NewYorkINorton,1973:439.
[7]CantinLucie."TheTraumaofLanguage"inAfterLacan:ClinicalPracticeandtheSubjectoftheUnconsciousM].NewYork:StateUniversityPressofNewYork,2002:41.
[8]JacquesLacan.Ocrits:ASelectionM].Trans.AlanSheridan.NewYork:Norton,1977.
|